我是如何複習120天考上研究生的?

最近好幾位小夥伴對我是如何用120天成功上岸這件事感興趣,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的複習考研心得。

首先聲明,我的方法不適用每一個人,因爲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努力程度不一樣,內驅力或者叫原動力不一樣。

簡單介紹一下背景:


①我是2014年考上研究生的,距離現在已經過去7年,很多細節已經記不清了。


②一般是每年12月底研究生考試


③我剛開始沒想好要考研,所以準備的時間比較晚,8月份纔開始買複習資料,還記得那時候是李永樂考研數學,肖秀榮考研政治等等。


④考慮到畢業以後工作問題,當時如果本科畢業找不到什麼好工作,所以乾脆考一下研,搏一搏


⑤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是一個明智之舉,考上研對我人生的意義非常重大,不然就沒有現在這份好工作。


⑥前天剛好是教師節,在此感謝所有教過我的老師,如果不是他們的細心教育,我肯定也是考不上研究生的。


背景就介紹到這,下面正是開始分享我複習考研的方法。


這個學習方法是從劉媛媛的《精準努力》中看來的,只不過當時還沒看過這本書,但用的方法卻是大同小異。


這個方法是☞六步循環法


①自我定位

②瞄準目標

③制定策略

④執行反饋

⑤調整行動

⑥最終實現


1、第一步☞自我定位


這一步其實很關鍵,相當於對自己做一個評估分析,知道自己目前什麼水平。


比如評估自己大概能考多少分,分析自己在哪個學科比較強,在哪個學科有弱項。


當時我的理科比較強,在高等數學和專業課方面基礎還是挺好的,所以那麼晚開始複習我還是依然有信心。


文科一直都是我的弱項,所以政治和英語偏弱,從小不愛背誦,也不擅長背誦,尤其是文字類的。


但是隻要涉及數字或者公式,我的記憶力超強,從小對數字敏感,別人可能需要好幾天才能記住的公式,我可能半天就記住了,這裏不是我吹牛哈,確實如此。


2、第二步☞瞄準目標


這一步是最關鍵的,包括我現在做的所有事情,其實都是因爲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目標,在指引着自己。


有了目標,纔會充滿動力。從而纔會有什麼自律啦,執行力啦,內驅力啦,意志力啦,其實這些都跟我們是否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人生目標有關。


我當時給自己定的目標是考370分(總分500分),包括四門課:高數、英語、專業課和政治。


我的預估是這樣的,因爲英語和政治比較難,這兩門課加一起總共200分,那就定120分吧。


高數和專業課這兩門課各150分,給自己定的目標是,高數120,專業課130。


這樣總分加一起就是370,爲什麼定370分,因爲根據往年錄取分數線也就是在350左右。


3、第三步☞制定策略


即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相當於給自己制定一個學習時間表,每天學習多久,如何安排四門學科,什麼時間段學習什麼科目。


我當時是側重學高數和英語,政治和專業課需要最後兩個月突擊一下。


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堅持找一個空無一人的教室或者去圖書館,因爲一個人可以更加高效學習,無人打擾的學習場景可以提高專注力。


雖然感覺像是一個人在戰鬥,但是我們那時候玩貼吧,在貼吧裏找到了許多考研的小夥伴,也加了QQ羣,大家會互相鼓勵,遇到不懂的問題,還可以互相交流題目。


制定學習計劃表有一個好處是,學累了一門課可以換另一門學科,調節大腦思維,文理搭配學着不累。


後來在《認知天性》一書裏看到過這種學習方法,就是穿插式學習,有助於記憶。


4、第四步☞執行反饋


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有三個維度的要求:


第一,及時開始,克服拖延症。

第二,必須要保持專注。

第三,這個專注度必須是持久的,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


基本上,我們做一件事情最後的成果如何,取決於以下幾個要素。


效果=時間×精力×目標×策略×專注度×熟練度


說到專注,那段時間還是蠻拼的。


因爲複習時間短,而且我們學校考研比例還特別低,只有10%,一個班40多個人只能上4個人。所以我需要更加努力,更加專注,才能保證考上。


那120天時間裏,我幾乎每天6點起牀開始背誦英語單詞和政治理論題,然後一直學到晚上12點,每天中午再午休1個小時,也就是保證一天7小時睡眠,其餘時間都在學習和題海戰術中。


在這120天裏很少有娛樂時間,每個月好像就出去玩一天。還記得那年《中國好聲音》非常火,那段時間學習累了就聽聽歌。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那段時間的自己好拼啊,後來才知道那種狀態叫自律,叫做延遲滿足,犧牲四個月的時間換取今後能考上研究生。


不敢說這一決定改變了我的命運,但至少從目前來說影響還是很大的,感謝當年拼命努力的自己。


最近看了一種對自律的觀點,說自律其實不是沒有慾望,而是一種更高階的慾望,懂得延遲滿足和延遲享受,放棄眼下一段時間的享受,換取未來自己想得到的更大目標。


李笑來老師說,要勇於做那些需要做很久才能獲得收益的事情。因爲所有需要做很久纔可能獲得收益的事情,都有同樣的屬性,那就是很久之後,但凡有收益那收益就會一定很大,並且還會不斷擴大。


現在每天堅持閱讀,思考,寫作,健身,投資理財,冥想,早起等等無一不是做的時間越久價值越高的事。


5、第五步☞調整行動


這一點讓我想到了PDCA循環,計劃☞行動☞檢查☞調整計劃☞再行動。


當自己學習過程中發現還有弱項時,及時調整學習計劃,將更多的時間分配在這些弱項上重點攻克。


6、最後一步☞最終實現


最後以360分第四名的成績成功考上研究生,查成績的時候還是挺激動的。


記得在出成績的那一天,我發了一條朋友圈,四個字“天道酬勤”。


整個考研過程和複習方法就分享完了,希望對需要考研的同學有幫助。


這個方法可能在做題方法方面沒有具體講,只是在以後宏觀層面進行分享。


關於做題方面如果只提一個建議的話,那就是直擊本質各個擊破,每道題都有它的題型,喫透這類題型就像是抓到這題的本質,以後遇到類似題的時候套上就行。


總結一下,


這一套六步循環法:自我定位☞瞄準目標☞制定策略☞執行反饋☞調整行動☞最終實現,幾乎可以用在任何你想實現的事情上。


最後再額外分享一點,


這兩年來看了很多書,其中也包括一些關於學生時代可以用上的學習方法書籍,看這些書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早一點看到這些書的話,成績肯定會有所提升。


今天就講這些學習書單分享給大家


1、《認知天性》

2、《好好學習》

3、《學習高手》

4、《學會學習》

5、《學習之道》

6、《終身成長》

7、《刻意練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