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怎麼拉開的?

如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怎麼拉開的?


前些天看了劉潤老師的一個視頻,非常有啓發。


他的答案就兩個字☞時間。


跟我想的一樣。


我覺得一切成就皆是時間的積累,你將時間和注意力放在哪裏,那麼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複利效應,你在這方面就一定會有收穫。


比如有的人把時間花在工作上,所以他得到了不錯的薪水和富足的生活;


有的人把時間花在閱讀上,所以他得到了認知的提升和精神的愉悅;


有的人把時間花在閒聊和娛樂上,所以他得到了即時的滿足和長期的焦慮。


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主要在於如何使用自己的時間。


經常有人問我關於成長有什麼建議?


最樸素、最直接,同時也是最真實的建議就是,至少你要對得起自己的時間。


浪費別人的時間,就是謀財害命;

浪費自己的時間,就是慢性自殺。


那具體怎麼做?


有三條建議:


第一、制定最重要的目標。


想要對得起自己的時間,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出選擇。


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會南轅北轍,不重視自己的目標,他反而會越努力越錯。


你可以思考什麼是你最重要的,不用很多,也不用假裝自己很忙碌。


清單上的事情最好一件或者兩件,最多不超過三件,這些如果做成了,比得上千件萬件。


二八法則是鐵一樣的定律,最浪費時間的不是不夠高效,而是在錯誤的事情上一路。


比如我每天除了正常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事情就兩個,一個說看書學習,一個是寫作分享。


其實也算是一件事,因爲讀寫不分家。


而且在我的成長體系裏面,我覺得成長=讀書+踐行+寫作+分享+覆盤+迭代。


所以讀和寫是個人成長的基本功,是我每天必做的事情。


第二、創造心流


做完選擇之後,要具體的做事兒,做事兒就要專注和高效。


怎麼專注高效呢?


關鍵是創造沉靜的心靈。


潤總講了一個故事,一位演說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天上飛的,他覺得在3000英尺的高空是讓他保持專注的好辦法,因爲封閉在一個座位裏面,眼前沒有任何東西,不會干擾,不會覺得好慌呀。


這位演說家簽了一本書的合同,合同要求要用兩個星期的時間來完成,全部的手稿,你想想兩個星期就要寫成一本書,他必須要極度的專注。


怎麼辦呢?


他做了一件事兒,他訂了一張往返東京的機票,在飛往日本的航班上寫了一路,然後到了日本,在休息廳裏面休息了一下,喝了杯咖啡,登上返航的飛機,又寫了一路。


等他回到美國的時候,手稿已經寫完了,一來一回30個小時寫完了一本書。


這是多麼驚人的效率,多麼瘋狂的方法。


在這個故事裏面,我們可以得到關於心流的啓發,先設計自己的流程和習慣。


比如每次工作之前,收拾桌面,喝一杯水,或者先靜坐冥想5分鐘,又有儀式感來提醒自己要開工了。


然後給自己設定一個截止時間,倒逼自己在心流當中提高效率,而不是在糾結當中反反覆覆,來來回回。


關於心流這一塊,這也讓我想起來上個月徐哲航在我們共讀營打卡作業裏面提到的一個詞☞“造夢”。


原話我可能忘記了,就是給自己找到一個特殊的安靜的“空間”,在裏面有適合自己的頻率。


總之就是給自己造一個無人打擾到環境,這樣有助於進入心流狀態。


第三、用好第三個八小時


上帝給了每個人每天公平的三個八小時,第一個八小時大家都在工作,第二個小時大家都在睡覺。


那麼第三個八小時你會幹什麼呢?


不要浪費時間用來提升自己吧,專注於自己的成長,他的回報是驚人的。


記得愛因斯坦也說過一句話,“人的成就,就取決於他晚上八點到十點在做什麼。”


他說,“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業餘時間生產着人才,也生產着懶漢、酒鬼、牌迷、賭徒。由此不僅使工作業績有別,也區分出高低優劣的人生境界。”


所以,這兩年半以來,我就是利用好自己下班後的8小時,把自己活成另外一個身份。


白天正常上班,晚上下班回到家我又是另一個身份,那就是自媒體博主,每天看書學習、寫作分享、日更公衆號、運營社羣和朋友圈等等。


然後我發現我更加喜歡另外8小時這個身份,因爲我覺得它更有意義,也正好是我的熱愛,就像找到我的使命和軌道一樣快樂!


所以,我會繼續保持,用好自己的第三個八小時。


最後,分享一句話:


如果你買個攝像頭放在家裏,用上帝的視角觀察自己每天都在做什麼,你會發現你富不起來真是太正常了。


哈哈哈哈哈哈,這句話把我逗樂了!


所以,珍惜時間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