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有溫度的課


今天不比昨日熱得流汗,沒太陽,有秋風,有些涼意。送兒子去幼兒園給他穿了厚點的外套。

緊鑼密鼓地幹完一些瑣事,愁着怎麼講課,講什麼,怎麼講。運算律就那麼難嗎?進度在那擺着,不能拖拉。中秋作業佈置了單元試卷,得把這一單元學完。備完課該上課了。

一進教室,發現第一排的晨宇還趴在桌子上,手捂着脖子。聽上晨讀的張老師說他落枕了。這麼長時間,還一直趴着?


我不打算視而不見。“我會治療。”我一邊說一邊走向他。我把手搓熱乎了,拿開他的手,捂向他疼的地方。一開始,他不說話,趴着,眼裏該是有淚。一來二去,他起來了,我讓他自己搓。他雖然沒動,但睜大了眼睛是聽課的樣子。

我讓同學們關上風扇。“咱把風扇關了,他不能再吹涼風。”有同學不太樂意,“爲了晨宇,咱們忍忍,其實也不熱。”


我順勢把課本的情景圖改了,“老師抓了10味中藥給晨宇敷上,見好了,第二次又用了8味中藥熱敷就好了。找我治療的多起來,一開始來了個老太太,”我邊說邊數手指頭,學生聽得怪專注,跟講故事似的。我繼續說,“接着來了個老爺爺,第三回一個小朋友,第四回一對雙胞胎……”

正說着,一個同事讓簽字。我邊說邊走邊比劃,“最後一個媽領了四個孩子。”簽完名,回到講臺,我接着說,“但那媽媽沒毛病。你說我看了幾個病號?”學生齊聲聲地回答,“9個。”

那同學們幫我算算,我一共抓了多少味中藥。學生列式,總三種式子。我們逐一分析數量關係,最後用了兩種方法。結果一樣。

我接着續編故事:我打算辭職幹中醫了。”同學們笑着,有的擺手。“我租了車庫,外間問診,長10米。裏間放病牀長15米,車庫寬8米。請幫我算算這車庫多少平方米啊?”

學生列式很快,還是2種方法,我們一起分析,解答完畢。結果一樣。

接下來對比算式。聽講認真的,觀察仔細的,敢於舉手的聽起來,回答得挺在點上。總結性的俞帆和熙文推波助瀾。熙文提出了“公因數”一詞,我接着讓學生用“公”組詞,以強化理解。瞎扯搞笑的組“老公”,還有一個把我們班公姓同學念出來。不明白的組“公園”,明白的組“公共”、“公用”、“公有”。

我讓同學們自己創編這樣的算式,之後用字母表示算式。揭示“乘法分配律”。

這節課由看病起,療愈讓課堂有了溫度。孩子們與老師的距離拉進了,孩子們露出笑容,輕鬆愉快地學習。好久沒有享受這樣的氛圍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