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札记(6)——略析孟子和孔子政治哲学的小异

文/金子广

孟子虽然也是儒家学派,其观点和主张与老师孔子有相同的,但也有不同的。其中,关于政治上的见解,就另辟蹊径,有别与老师。

政治的中心学说,依据孔子的见解,应是“政者,正也”,目的是“正己”、“正人”、“正名”,以至于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境界。

但孟子却剑走偏锋,自成一家。

孟子出生,比孔子晚一百余年,受杨墨两家影响最大。杨朱的“为我主义”,墨子的“兼爱”、“非攻”、“实用主义”,左右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提倡尊重个人,尊重百姓,胜过君主,这一观点源于杨朱;而使百姓快乐享受,这一观点则是源于墨子。

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换成大学者胡适的话说:“凡攻击某派最力的人,便是受那派影响最大的。”

孟子攻击杨墨最凶,结果呢却受杨墨的影响最大。荀子攻击辩者(即后来的名家),但他却受益于辩者。宋儒理学对佛家指指点点,倘若无佛家,宋儒又从何谈起?

一言蔽之,没有杨墨两家学说,孟子思想也难以存在。

为了表示与老师的不同,孟子用“仁政”两个字,来表述和阐释心中政治的想法和主张。

借用胡适的话说,孔子的是“爸爸政策”,而孟子的是”妈妈政策“。爸爸政策叫人守规矩一本正经,有道德;妈妈政策让人享受快乐,幸福生活。

大学者的比喻生动形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金子广原创内容,谢绝他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