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需要極高的智商,高考拼的是努力,毅力和堅持,你怎麼看?

高考肯定要比拼誰更努力,更有毅力。特別是二輪三輪複習時,春夏時節,人困馬乏,早出晚歸,隔天一考,兩節課連堂,很多老師下課了還拖堂,就算是午休時間,全班還得做一套試題。

沒有毅力,堅持不了的學生,會選擇回家複習,這其實就是逃避,十多年來,我發現高考前兩個月選擇回家複習的,竟然沒有一個考上211以上的大學。再說智商,其實是很重要的。特別是數學和物理,有很明顯的男女授受效應。越臨近高考,男生漲分越快,女生不升反降。

這雖然不是絕對現象,但是是每年都有的基本現象。還有些女生高一高二理科很強,到了高三二輪複習,考綜合卷以後,明顯後勁不足,很喫力。有時我們甚至希望高考在四月份進行,因爲那時很多女生能考上高分,而到了六月份,女生的理綜成績每況愈下,基本上能被名不見經傳的男生超越。高考需要努力和堅持,有些學科也需要智力支撐,如果學生既有智力又能喫苦,那考上211,985類高校是八九不離十的。

故事分析一:

作爲一個經常在課堂上反應不過來、跟不上老師節奏的人,很明顯,我並不聰明,智商不高,但我高考達到了985/211層次,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個證明?高中課堂上,限於自己的智商,哈哈哈……不怕被嘲笑,實話實說,很多知識,尤其數學和地理,我在課堂上沒法完全消化;老師提問題,我絕對不屬於最先回答出來的那一類,甚至別人都答出來了我可能還沒答出來。

還有,衆多學科中,我只有生物還算拔尖,幾乎滿分的那種,但後來我選的文科,沒有一點優勢啊——我不定期會彷徨、沮喪、感覺很挫敗,難免的。但每當我察覺到自己的狀態不利於目標的實現時,我果斷告訴自己、暗示自己,不能任由負面情緒滋長,更不許被它們左右。爲此,我每天都寫日記,從小學就開始寫,高中更是雷打不動,每天都寫,有時候一天寫幾篇。

在日記裏,我分析自己,鼓勵自己,鞭策自己,警醒自己;在日記裏,我也會回顧一天所學,檢查知識點是否理解是否牢記,記錄學習感悟和心得;在日記裏,我還描繪自己對未來的憧憬,不斷明晰自己的目標。我不斷地與各種負面情緒抗爭,雖然總能取得階段性勝利,但與自己的鬥爭,從來沒有一勞永逸,因此,這個過程會經常反覆,需要對自己有極大的耐心,還有不可或缺的信心。

我在自己的一些日記本地開頭頁,都會寫上“三心二意”四個字,意思是:只有耐心、信心、細心,才能如意、得意(並非驕傲)。所以,高中三年學習歷程中:我在態度上是無可挑剔的,非常自覺,非常主動,比如老師要求的、建議的,我都會放在心上並在實踐中去嘗試、檢驗,至於作業什麼的,我很清楚作業的目的和重要性,因此我從來不敷衍自己;我在執行上是非常到位的,制定合理的計劃之後,必然會一絲不苟地去執行。

比如中午必須做一篇完形填空並且覈對答案、分析對因錯因、歸納整理,然後一點半到兩點半必須在寢室午睡;我對自己的要求也很嚴格,該喫的喫,比如正餐,不該喫的絕不喫或者很少喫,比如零食;下課要麼休息上廁所,要麼回顧或者預習;包括寒暑假,我都會早起趁干擾因素少的時候,把一天的學習任務完成,其他時間不學也罷,能學就賺了,日記也要寫得……不一而足。

整個高中三年,我習得的最大感悟是:學習,與其說是學習知識,不如說是學習認識自己、掌控自己——認識自己越深,與自己相處越和諧,學習這件事情的難度也相應會越低。簡言之,除了個別智商真的高或者低以外,剩下的都差不多,而決定這個羣體高考成績高低的,主要是以下因素:能控制衝動、延遲滿足;能在順境和逆境中自我激勵、百折不撓;能在任何處境中自我調節排除各種干擾使自己專心致志;能目標明確並充滿希望;最後,你能相信自己並全力以赴。

故事分析二:

本人上海985畢業,出身上海農村,從小學習按部就班,不做課外延伸作業不補課,該玩就玩該睡就睡。初中保持在班級前十從未得過前三,期間得過某縣級化學競賽一等獎,中考前摸底考年級前十(總人數兩百),得以直升最近的重點高中的強化班。高中玩性升級,天天踢足球到天黑,成績穩定下降,到高二第一學期末排名年級三百名(總人數將近六百),家母被學校招去談話,此後痛定思痛,收斂玩性強攻高考。

到高考前的摸底考試,獲得物理班的第二名(總人數四百),最終填報志願只填了心儀的985高分專業,並在03年非典年份高考中小幅發揮失常的情況下成功錄取第一志願第一專業。回首當年的自我救贖,主要有三個方面:一,認清自我:我的底子還不錯,但不屬於拔尖,沒有偏科,數學好經常年級第一,歷史地理生物也得過年級第一,英語中上,語文中下等,物理化學中上。

可以建立一超多強的學科成績特色,以點帶面進入正循環的提升軌道,由數學帶來自信心擴散到英語物理,補缺短板語文,這樣下來,總分不會差。二,深入學習,高二暑假,我啃掉一本英語兩千頁的英語語法寶典,高三寒假,我做掉一本江蘇物理題海,兩科都有突飛猛進的提升效果,一直受用到大學一年級。三,保持競爭意識,結交優秀的同學很關鍵,互相監督影響,保持良性競爭。

我在高中的三個好朋友最終都考取了心儀的985高分專業,這是不多見的小羣體,但又是那麼水到渠成的自然。回到問題,高考真的不需要高智商,只需一般的在線智商,貴在努力在刀刃上,要認清自我,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保持競爭力爲目標而戰,一直努力直到取得勝利。另外附贈進入社會的感悟,這跟學習是完全不同的。我憑着母校光環多次在企業招聘中殺出重圍,但一直工作成績平平,無法帶給我理想中的回報。

再回首高考歲月,發現丟失的正是當年的感悟,沒有認清自我並且深入思考,蹉跎歲月泯然衆人。高考不是終點而只是拉開人生高潮之前的序幕,永遠不要停止思考和追求,每個人都是無限潛力的。正如我,人到中年,毅然離開舒適區,爲了自由而戰,必將迎來屬於自己的燦爛...

故事分析三:

當年我上高中時,非常努力,學習習慣也非常好,方法也得當。可以說,如果現在的孩子用我的習慣和方法學習,成績會提高一大截。可是,最後我才考了一個全國排名100名左右的大學。當然,我是95年高考,那時候高校還沒擴招,全國大概招生90萬學生左右,只有現在的1/10,我們縣教育質量在鄭州市的區縣中不是倒數第一就是倒數第二,在我們這一屆之前。

所有想從我們縣考上大學的都要上四年,我們這一屆爆發了,總共上線103人,其中應屆生竟然有30+!包括一個清華的一個復旦的,尤其是上覆旦的,是我哥們,高考全縣第一,平時吊兒郎當,就不咋學,高中的書發下來,隨便翻翻,題就會做了,不服不行,這充分說明:雖然勤奮重要,但智商更重要!前幾天,無聊,我還花錢測了一下我的智商,124,在所有人中排名前10%。即使這樣,我老覺得我這哥們比我聰明得多!

我兒子從小聰明,小學六年級沒上,直接跳級到我們當地的超級中學(2400名學生每年清北能考上五六十個吧,基本都是985、211),初三和北大籤降至一本線協議,今年如願進北大新科,學計算機,高中整天在外面培訓、比賽,就是不努力,能把我愁死,用他們教練的話說,如果努力,早就直接保送了,結果最終成績全國50多名,銀牌,很不幸,往年前60都是金牌,保送,就他們這一年金牌只有50個。

由於第一年強基招生,以前籤的一本線協議也作廢了,需要高考,有競賽成績可以降分。我給算了一下,這貨高中斷斷續續也就上了1年零兩個月,迴歸高考後,一開始還指望着政策能對他們有照顧(家長們想讓教育部“老人老政策“),也沒好好學,真正努力的也就幾個月,即使這幾個月,晚上回家從來不學,休息日也從來不學,還好結果還不錯。其實他剛進高三時全年級墊底(好像搞競賽的很多都這樣),幾個月下來直接提了200分。

孩子小學奧數是我教的,所有東西只要學了永久不忘,不像大部分學生也就記上半個月左右就還給老師了。孩子的高中競賽老師給孩子不太專業地測過智商,說應該超過140,根據我自己的智商,我覺得有一定可信度。根據我接觸的各種人,我感覺能考上清北的孩子智商應該都在135以上,否則,再努力也沒用,當然,在智商相同的情況下,努力+方法得當肯定考得更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