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4[驗思的碎片13]王瑞龍

1.思維都是應當,該有的應對選擇認對,忌諱的就選擇放棄了一切無益的人與事交往了,該識益的我當使命承擔做好。回心轉意,我內觀自在,意外有何求?人愛張詠,更多的我以忍驗證了我心琢磨。''明道若昧,進道若退'',道有進向,若家裏門栓進而生外人不能外啓動,關即管,閉也是合寬慰,若命關在自愛中管護。道有退向,若家門拴退,便得允許承讓在門外人推動進家。退爲容,允許而舒放,承讓之合,理便來發現。潮退回大海,便得湛藍之容,潮流進上撲岸,變觸斑駁。我退思內觀,察覺自己的存在。

2.我心量天道之空,天聚雲星之多則少了湛藍之識別了。我心量地道之實,海減少了水之匯源,就會少湛藍之認爲了。天與地道,對應而反,"反者,道之動“。道有向藏,下等收斂在藏,若樹之根深扎土裏不能展示,人生若樹之根爲本,蓄勢待發在藏護則強。道有嚮往,若樹之枝,伸入空間發展。上天大善於空,心力發願與空,場合大地萬物有秀,人道擇求,欲爭取用,皆進與出來的平衡,天地混淆,因果律人,成爲有慰,生而有畏,道若溪流,波潮顛簸上向在上與下里果報,在渠道里管制而善有依報。人道分清,凡思事勢,皆合因果而醒於自己的從屬選擇。不守忌諱必有惡報,故老子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3.象米粒一樣的各自的想法沒有自我優越感,劃定對錶自我的獨立,沉默是金。似米粒的努力在藏起來裏運營管理自己,若米粒的魅力在袒露後贈送金黃色的精品,米粒的美在奉獻價值供應的精氣神奇。我人當若米人簡約,無爲德之蓄生,雖微存善,不言而有他信,不思而待因果,不爭而得相親。無爲至誠,用之獲慈得善。

4.性命從不配到配有,從潛伏到暴露,以無用到有用,都是轉換而是。無中生有,配欲命而爭有取,有中生無,減欲去爭而不配。用有法而使,悟無礙而應。“喫一塹長一智”智慧在教訓裏讀懂許多失敗案例而來。強有爭而糾纏分歧不斷,懷才不遇邪,在自己避爲惡人所用方可安全,大智若愚在僞裝的藏鋒芒也如劍歸鞘可威之能。自知之明在避,克己之短,取我所長,不隨大流時尚,另僻蹊徑也有成功之路。自知之明在目標不能太高,能力務實可以努力夠着就可以,否則會壓力自找,自知之明在努力的方向要簡約,不能慾望多繁瑣的求多範圍易發亂,循序漸進就可以水道渠成水流。

5.《易經・繫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許多人解釋道德經,許多人忽視了老子說”除垢止念,……我道之要"來認識道,“垢進道現“,就是男女臭味相投之愛,處止而思道,姿態在"反者道之動"要求裏,”處動"九緩一急“修法,老子《道德經》,裏”道衝”,”道生",“孔德“,"穀神“,乃至“牝“,"牡“講了都是"人道“,之“根”,老子說”穀神不死"就是道可以常用,道似"玄牝之門“可以“道生”,在修身養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及"道生之,德蓄之",老子的道生之理,告訴我們人道就是”負陰而抱陽"。

6.道似啥?德象啥?道似彈簧,強調壓力下能夠力反彈見高,道似啥?德象啥?道象水渠管理的水,冷和寧靜了才覺得清潵,熱烈了沸騰着就見了模糊,道似啥?德象啥?道象水容納着放下才能一往勇前,掀高的慾望若浪會墜落。道爲啥?道爲傻,傻了自己灑脫而自在,修常人可笑之道,道爲非盜而不爭,求無爲。讀《道德經》,應該有在現象裏找復觀或觀復的思考規律性,讀《道德經》應該有在通度思考個別性與普遍性關係。讀《道德經》我們應該有兼顧老子時代的字義譯文區別與當代字義。

7.從道德經看老子研究女人而說道,“玄之又玄, 衆妙之門”,"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老子“穀神",來說人道贊女人“孔德之容,唯道是從",意思女人重要的對道就是容的接納性與從的遵從了。''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這裏老子描述孔德表現沒有味,看不到的蹤跡,聽不至於過信聲,用之不能存留吧。老子說"道生“規律性若牝生育一樣的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種"生之,蓄之”就是“玄德"。老子是從對應的關係說道的,“知其雄,守其雌“,這裏老子把知與守說明白了了解雄與剛,是應當的,而守護雌與柔更重要的。知是想到,守是做到。

8.入道衝生,道是兩種力量相反相成,就若農村磨子磨麪粉一樣的一個靜止不動,一個轉動而合成功能產生了麪粉,就若二個人齒輪組合運轉動,近合點後就是分開,各自有方向而去一個循環的路線,轉回來就會重新契合點。道是反覆出來的有常的現象,循環往復,有規律性,道是規律性的引領或者是規律性帶動,若汽車四個輪胎,驅動力可以後輪胎帶着前面輪胎運動,不必前面與後面輪胎都配置驅動力。“知其雄“,就是應該有知道衝之理,即,"道衝,而用之或不盈",“守其雌“就是知道生之理遵守。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9.老子的《道德經》是一部以道說人性的學問,是《呂氏春秋》說的全性之道。什麼是全性之道?《呂氏春秋》說明白了就是“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舎之,此全性之道也“,道衝之理老子告訴我們知其雄之使用都會有限制的,而道生之理告訴我們的守其雌是可以遞進與發展的,女人的柔能夠勝男人剛。"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這裏老子對應在關係裏說從屬性強化的主與次。''勝''體現結果,老子之意是”負陰抱陽"的結果是以柔克剛。老子與孔子觀點在女人上是對立,一個尊重認同女人,一個鄙視否定女人。老子說道,從道衝之理認識道生的對應該有配合。

10.老子講道生之理,還是交代道與德的關係就是“道蓄之德生之",在老子看道與德相鋪相成的。老子的道分析的說天道地道與人道,它的分解配置也是系統之論述的道相同性,告訴我們道又是遞進的關係就是道有德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在修行裏效仿,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中所說的德是有配位的,“上德”、"下德",這是對應講天與地的說德,"孔德““玄德”、是對應人性而講德,''廣德''與“常德”就是通常不能更改不肯棄放下的德。''建德'',道與德相同性配位,區別出層次的標籤,''天下有道,若走馬以糞'',似乎有道的人把糞便當肥料運來用於農田,這是臭味相投吧,有玄德的人"爲而不持"的強調用行有承效,但這引發的是不同的態度看待有道與德的人,''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11.心量道以守德,德字的拼合,有雙人旁的兼顧,告訴我們場合中對應現象有思考慮兼顧則爲德,德續之接上是十字取佑,平安之求,縱使與橫得十全十美之符號。四是象眼的考量,有識別認準之辯,德是得的可行性選擇,德是守一的道生,德守中的把握心的放下。不爭不取爲德。德定善受人敬而興趣信,利人信而幫助自己業舉。惡立醜引人厭而抵制,惡損人利己失義,遭遇人抗拒。讀《道德經》我們應該有兼顧老子時代的字義譯文區別與當代字義。老子的德撕裂了常人之德在爲得,他的德無名,無慾,無爲而治修身養性,只是似德字能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能夠力就是不爭無慾,用之絕學而無憂患。

12.老子的道生之理,無爲之德,藥在不爭,德在不取。老子告訴我們人禍可防在一個“去",方法在去除,去除就是澆滅內心慾望。修好在去隱藏,老子最後去了,去了人們不能知道的去處居善地隱修而藏起來了。老子去就去"爲學日益,爲道日損"。老子言行一致而務實的,他修好脈道氣功,而體驗道論述道與德。老子的學問就是研人的危機感,失敗學,認識人的過錯,誤解,認識禍害。老子說欲對一個人就如鼓掌,拍多拍重是會痛苦自己的,欲"少則得,多則惑“,''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3看《道德經》時常想到哲學家叔本華講人生就是痛苦,結合的思考老子的德與道,老子似乎有告訴我們更多的化解痛苦,減少禍害的修行方法,老子與衆不同就是''正言若反''選擇另僻蹊徑的告訴道與德。老子的德,不似孔子務虛好爲人師,要求別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自己不在位亂說其政,四處張詠,老子務實獨愛持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老子是一個有敬畏之心的人,“吾不敢爲主而爲客",老子之行在退思退位中有謙讓之德。

14.''人爲財死,鳥爲食亡''。在我看,大欲易失命,這裏的財說明人貪得無厭的是爲利而不是命,人不能如鳥重視活着。"人情慾生而惡死,欲榮而惡辱",《呂氏春秋》這樣的話纔能有硬道理就是人使命就是追求改善,我認同這樣的生活的意義。人的私慾面對有限制的收穫,希望改善欠缺而達到完善的擁有,情至所歸,愛求得之所配有,物之所用,貪得之所求索,立場與利益本來該做的有的兼顧的思考。窮逼人奮鬥,爲缺少財富而求,富守護而安慰,爲情需要的景上添花。生於度量,物與精神,複合爲我們應該的都是需要的,不能偏執其一有的分開,生命的使用物品都是似乎是胃,求得都是適當的,不能餓也是不能過飽,但是精神嚮往的生活是改善,也是量力而行,知足常樂,樂可成就是老子說“知足不辱"。

15."人爲財死“,說明了人慕名慕富的貪得無厭,這令我想到《左傳》曹劌論戰裏曹峛說”肉食者鄙",《呂氏春秋》說"貴富而不知道,適足以爲患,不如貧賤""。意思是一個人不能知道修行的"爲道日損"的道理,足可以成爲自己的隱患。情投意合靠的是信用,機會在信任裏攜手帶着安排,沒有信任的投入,千萬不能勉強,即使血緣關係存在的,也是人自私而各有所謀,也難得一見情充滿合理有善如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