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自我的诞生》:你可以享受没有边界的生活

觉知
不要做那个, 在河中渴死的人;
藏在壳中躲避太阳, 却哭喊着寻找光明。
走出牢房, 置身于阳光之下;
水面的冰山融化, 下面的才会浮出。
觉知生命的真相, 成为飞翔的鹰;
翅膀就在那里, 人人生而有翼。
——鲁米


沉醉心理学二十年,初心不改,砥砺前行。最近在得到同学的帮助下,学习了武志红老师的《自我的诞生》,现将学习中的感悟分享如下:

一共五点:

一、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

这个爱的人,可以存在于亲子关系或亲密关系中,哪怕这个人后来离开了,依然有效,只在乎“曾经拥有”。当然,如果一直存在,自然更好。

当一个人的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他(她)便可以享受独处,而不会陷于虚无。


二、边界意识,不止是物理意义上的,包括身体边界、财产边界、心理边界和情感边界。

简单来讲,就是没有我的允许,你不能进入我的空间。反之亦然。

边界意识是朋友关系,职场关系等一切保持正常的前提,过度入侵别人的边界会带来伤害或关系的破坏。

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往往都是边界不清,混沌纠缠的结果。

比如,职场上老板随意拿走员工的私人物品,不打招呼(不敲门)自由出入下属的办公室。

家庭中,兄弟姐妹中的大姐,过度干预弟弟妹妹们的家庭事务或个人情感里去,“硬当家”、“强做主”。

婆媳矛盾,婆婆在儿子的小家庭中,把自己当成是主人,而把媳妇当成是外人。

三、自闭之壳,母爱包围圈,家庭港湾,到社会熔炉,最后一个人会享有自己的无限世界。

婴儿需要有足够强大和稳定的母爱(或其他养育者类似的爱)支撑,才能从自闭之壳中走出来伸展自己。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是一步步破壳成长的。

在某一个阶段非常匮乏,得不到足够的满足或支持,可能就此滞留。当然,过度满足以致于太多,也会导致贪恋而滞留。

“妈宝男”我理解的就是,在母子的共生关系中,母亲过度给予(控制),从而对孩子自由意志的绞杀。


四、不是所有的爱都指向亲密,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指向分离。

这是一个既伤感又温暖的成长历程。

我们知道,在平等交往的男女关系中,爱指向彼此之间越来越亲密。

而父母对孩子的爱,在看着小鹰爬出蛋壳,逐渐长大羽翼渐丰的过程中,是逐步后退撤离的,把空间交给他(她)自己。

记得武志红老师在视频中,讲过一个爱的感人故事。大熊猫妈妈每天和熊猫宝宝,朝夕相处悉心照料,熊猫宝宝一天天长大,有一天,妈妈远远看见宝宝独自爬上一颗大树时,转身就离去了,连声招呼都没打。

五、你的善良要带有锋芒,不要一味的做烂好人。

“舔狗”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更不可能得到平等深刻的爱。

写在最后

学习心理学只是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更好地与人相处,知道有更多选择,并不是要我们一定过成教科书那样的生活。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环境不同,个体成长千差万别。可以归因不要归罪,试着去疗愈。可以当自己内在小孩的父母重新养育自己,好好爱自己。

如果你觉得很享受现在的关系和生活,那就好。如果不舒服或者感到痛苦,那就按照心理学理论指引的方向试着做出改变,而不是相反给自己找不痛快。

真爱一个人,试着去做对方的容器,接纳对方的好,也容纳对方的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