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自己受傷,好嗎?

     今天早上我開車,先生坐旁邊默默的聽歌,不一會就哼唱起來,看他那麼陶醉的樣子,歌卻唱得不咋的,就忍不住發笑。剛開始,先生沒發覺,後來發覺了,很生氣,說我笑他。

    我說:“我沒有,就是感覺你要學唱歌需先學練氣息。免得唱出來的音斷斷續續的。”

      他很生氣,說:“我就喜歡唱,咋地!”

     “不咋的,就像我開車,我開不好,你一直說我一樣,你的出發地點是好的,但我聽着就很受傷,不舒服,是一樣一樣的,並且這改變不是一下子就能改過來的,所以很多時候,你說得多,就是傷害更多,我會由於你不理解而受傷。而你會覺得我不聽你的很生氣。”

      其實,先生由於聽力比常人稍弱,所以有些頻率的音就進不了他的耳朵,當然也就唱不出我們想聽到的效果,所以他很受傷。一路上,我和他講要如何發聲,有些東西要做好,真的都該從底層做起來。他卻一句不吭。

       我說,以前有一個一起參加演講訓練營的同學沁**,當時她還同時參加了聲音訓練營,發覺她的聲音真的改了很多,可是有一次後來聽她講話,又似乎是原來的聲音了,所以有些東西,你想,是要一直堅持纔會有的,想好聽的聲音也一樣,真的應了古話“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只有你真正熱愛的,你纔會有一直堅持的力量。你去做它都是從心裏流淌出來的,毫不費力的。有時我想寫點什麼,又有點絞盡腦汁時,那一定不是我真正想表達的。

      在路上和先生說了很多,他卻一聲不響,看來是真的很受傷。是由於我的笑,還是苦惱於自己的聽力?這些都是唱歌背後的梗。我無能,無法釋懷先生心中的梗。

        午後,看到武志紅公衆號裏的一篇文章《他火了,我爽了》寫的是一個叫徐志勝的脫口秀選手。徐志勝,長相不咋的,人家說他的五官,都長在笑點上;   人家問他爲什麼那麼好笑?他說此言(顏)差矣;    當他站在臺上,一句話沒說,觀衆爆笑5分鐘時,他說,就在那五分鐘裏,知道了什麼叫天生我材必有用;   他說就我這長相,讓我賣面賣饃都行,但賣面膜?是想表現面膜的副作用嗎?······徐志勝之所以討人喜歡不僅僅在於他奇特的外形,同時還有那股凌駕於“殘酷現實”之上的底氣,以及他自嘲;我不是容貌焦慮,我是容貌絕望。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裏說:

人在產生自卑感後,往往會想通過「爭取權力」或「提升力量」來補償自身的不足。

主要存在2個途徑:

其一,集中力量發展自己的薄弱區域,把缺陷轉變爲優勢;

其二,承認自己的缺陷,並通過發展其它機能來彌補缺陷。

對於徐志勝來說,與生俱來的相貌特徵,很難通過後天努力去改變。

於是,他選擇了第2種途徑——

相貌不夠,我用幽默來湊。

而,阿德勒還說:

爲了應對自卑而做出的補償性行爲,並不是在積極地解決問題,而是在試圖掩蓋問題。

從這個維度來講,他只是隱藏了自己的自卑,而沒有真正直面解決它。

周奇墨告訴他說:“如果你講脫口秀只是爲了取悅觀衆,那麼有一天觀衆不笑,你就會感到挫敗;

但如果你只是用了搞笑的方式,去傳達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東西,你會走得很遠。


有一次,他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

捨棄原來的段子,用10分鐘左右在腦海裏形成一個想法,然後直接上臺講3分鐘,講別人對他長相的同情與安慰。

“回顧過去絕大部分人生,對我造成最大負面情緒的,其實就是我的長相,我想把它說出來……”

這纔是他的生活,這纔是他真正想表達的情緒

那一次,他終於成爲了舞臺上真正的主角。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就是想對我的先生說,把他對聽力弱的真實表達出來,找到可以讓自己綻放的事情,成爲自己舞臺上真正的主角 。這樣不管人家怎麼說,或由於聽力引起的不便,自己也能坦然。

     因爲自己不善表達。所以借用文章裏面的描述,表達我想表達的心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