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紀錄片隨筆

最近一直在看有關抗美援朝的紀錄片《爭雄三八線》《斷刀》《爲了和平》《冰雪長津湖》。。。。。。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家國,就是保家鄉……一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在抗美援朝70週年之際,再次響徹中華大地。

璨若星河的英雄模範人物,重回媒體與民衆的視野,一個個動人心魄的故事,把人們拉回到了槍聲、喊聲交錯的戰場上。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多數人,對抗美援朝比較陌生,只知道它出現在初中、高中的歷史課本中,卻不知道它到底有何意義。

抗日戰爭時,國共與日軍對壘,解放戰爭時,共產黨與國民黨激戰,這兩場戰爭能夠奪取勝利,靠的不是裝備多好,而是人民羣衆在後方輸送物資,保證了軍糧不斷,解決了戰士們的後顧之憂。

到了抗美援朝,解放軍的兵種還沒有優化,武器落後,後方支援的優勢也沒了,仗就難打了。

更爲嚴峻的考驗還在於,將領們對國外的氣候、地形都不熟悉,沒辦法掌握天時與地利,也沒有與美軍打過仗,心裏頭總是犯着迷糊,不知道有幾分的勝算。

在什麼都不太清楚的情況下,要想做好規劃,就像穿着高跟鞋爬蜀道一樣,難於上青天,要想打贏,簡直不敢想。

人都會對自己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懼,軍隊的戰士亦是如此。

志願軍與美軍打了三十三個月,徹底把它的底摸透了,從最初的不知從何下手,到後來的兩翼迂迴中心突破,大包大攬,這纔有了繼續衝下去的信心。

通過接觸,大家才知道,美軍的軍事實力強,主要表現在現代化器械與作戰戰術、軍事素養等方面。

毛澤東說:“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陸軍、空軍、海軍,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鐵道兵、防空兵、通信兵,還有衛生部隊、後勤部隊等等,取得了對美國侵略軍隊實際作戰的經驗。”

我們的空軍,在入朝作戰時還只是雛鷹,戰爭結束後,已經能夠獨當一面。

做出援朝的決定,蘇聯與中國的關係有了質的飛躍。

戰爭結束後,蘇聯援建156項工程,爲新中國提供了經濟援助和安全保障,人民政權得以在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下,完善和發展。

我們高唱凱歌,我們迎來了光明。

紐約時報發表評論稱,美國在朝鮮打了兩場戰爭,贏了北朝鮮,卻輸給了紅色中國。

紅色中國,拳拳赤子心,崢嶸歲月的鐵血記憶,即使過了70年,也依舊迸發光彩,照亮後輩前行的道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