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课程覆盘

本周我讲了两学年的作文:三年级的《学写日记》,五年级的《漫画老师》。

我的收获

1.三年级的作文选材可以很广泛,既可以写人,也可以写事,可以写景,也可以写物。在我的引导下,有写人的、有写物的、也有写事的,没有千篇一律,也没有写成一个模式,我觉得我的引导是成功的,方法是正确的。

2.我基本掌握了不同体裁作文的教学方法,但有一些点引导不到位。

课堂实录片段

我: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老师,那现在你想一想,你想写哪位老师?

生:只能写我们的班主任了!

我:为什么是“”只能”?你有那么多老师呢!

生:写别的老师,我们老师会不高兴,所以我只能写班主任。

我:那你一定是喜欢这位老师啊,说一说他的特点吧!

生:不喜欢!我也不知道她有哪些特点啊!

说到这儿,学生就一脸的无辜,其他同学也都表示赞同。就是说,他们都不知道老师有啥特点。(我有点崩溃)

“你可以把你想写的老师和别的老师对比,看看什么是他有,而别的老师没有的?”

孩子们翻了翻眼睛,说:“”我们班主任不穿高跟鞋!”

“不穿高跟鞋啊?”(我心想这算什么特点!)“你是想说你们老师穿着朴素吗?”

孩子们使劲地摇头。

“那是她怕穿高跟鞋走路声音大,影响你们学习?”我自己都觉得牵强。

孩子们头摇得像拨浪鼓:不是、不是,那可不是!孩子们都笑了。

“那你们想到了不穿高跟鞋,这一点还能想到什么和这一点有关的事儿?”

“有一天,老师明明走出教室了,我回头和后桌说话,正说的起劲儿,一回头发现老师站在我旁边,瞪着眼睛看着我!同学们都低头偷笑,我太惊讶了:老师什么时候进来的呀?难道老师会“”轻功”不成?从那以后老师不在教室,也没有人敢“肆意妄为”了,因为说不定啥时候老师就会出现在你面前!”(根据学生表达的意思,通顺了一下)(马金悦说的)

我的感悟

为什么在孩子们的眼里都看不出老师的特点呢?难道是因为他们平时观察的不够仔细吗?还是不会观察呢?还是没有这种情感的积累?

回想我小时候,回想我的老师,那时的我好像也说不出他们有什么特点,写作文都是空话和套话,大家笔下的老师都是和蔼可亲的,都是“”带病坚持上课”、“”雨中送伞”的。

说到底还是不会写,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

我觉得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能找到:要写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写的问题。

经常会听到“情感体验”,“人生体验”这样的词语,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体验就是个体在观察或阅读的基础上,经过情感主动参与产生的一种心灵感受和领悟,如果和观察相比,观察侧重外在的客观的物,体验,则侧重内在的主观的情。

就是说观察用的主要是视觉、听觉,体验用的是心。学生们还不会用“心”。

这个世界不仅是物质的世界,更是内心感受的世界,心灵的世界,心灵情感世界丰富,生活体验也就丰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见得多,听得多,写出的文章却质量不高,因为质量高低,关键看有无情感体验的融入。

通过观察,可以有东西可写,写出真实,但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写出新意,温度和深度。

我的想法是观察室要结合体验,也就是说进行观察要全神贯注,不仅要用眼我、耳、鼻、舌等认真的看、听、闻、尝、触,还要用心认真体会种种真情实感,如果观察是仅仅带上“五官”,不带上自己的“”心”,只是站在一旁观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去体验、研究、分析,那么,获得的只能是一些表面现象,难以有深入的认识。

所以,以后在领孩子们读书和阅读课上,我要做这方面的尝试。

第二天,玉红引导孩子们写细节描写,有烘托,有渲染,有铺垫,然后一步步很细致的讲解,不但写出了看到的,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是不慌不忙的,放慢镜头似的写)以后我要在这方面做刻意练习。

2021.09.2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