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藏在《论语》背后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文/吴呱呱

嗨,你好啊,我是吴呱呱。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过:”《论语》应该是一部国人人人必读的书。“

而钱穆先生本人也是对《论语》爱不释手,哪怕他九十多岁时,也不忘记读《论语》。

他不仅自己读,也奉劝周遭的所有人每天读一次《论语》。

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也一样。

当年,他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时,因为各种缘由而陷入困境,每天过得很抑郁。

直到有一天,他重新拿起《论语》,进行研读。

在孔子的一言一语中,他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可见,《论语》地位有多高超,对人们的影响有多大。

但是,很多人却苦于无法好好理解《论语》背后的故事,觉得它很难读懂。

对此,我深表认同。

直到,最近发现一本很有趣的,让读者不仅能轻松读懂《论语》的含义,还能让读者根据《论语》的释义,走进论语背后的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下村湖人,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哲学家。

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算真正了解了孔夫子的学生。

01比起他人看法,自己内心更重要

在《论语》学而篇里,孔夫子与子贡有过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是控制所有学生里唯一一个经历过贫穷,也经历过富裕生活的人。

可是,在他贫穷的时候,他为了做到“贫而无谄”,从来不会去巴结富贵的人。

当他终于不再过贫困的日子,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时,看到同门生活困苦,克制自己不要在他们面前显露自己的财富,担心自己因为富裕而变得娇气。

甚至,认为自己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好典范,他想起孔夫子平日里教导,“富而不骄”比“贫而无谄”更容易做到。

但内心深处却开始萌发相反的感受,觉得“富而不骄”比“贫而无谄”更难做到。

于是,在孔夫子面前,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以为能得到孔夫子的认可,却不想孔夫子竟然指出了他的问题。

太过在意他人的感受,也就是他太过在意贫富差距,所以才会心生烦恼。

仔细一想,确实如此。

很多时候,无论是在爱情,还是在友情,亦或是在亲情里,我们的烦恼大多来自于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反而,没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往后余生,别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只要在意自己内心的想法即可。

因为太在意别人,也是一场灾难。

02有些路,你只能自己走

论语伯牛有疾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冉伯牛得了重病,皮肤变得皲裂,处处可见浮肿的毒疹,还发出腐臭的浓汁。

一开始,他生病时,很多友人前来看望他,希望他快点好起来。

可是,他久久没有痊愈,前来看望他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

即便如此,冉伯牛的心态却变得越来越好。

从一开始看到窗外的美景,再想起自己只能躺在床上看着自己的肉身,一天天被病魔腐蚀时,他的内心无比哀怨,甚至怨恨上天对自己的不公平。

可是,慢慢的,他不再抱怨上天对自己的不公,反而,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其实,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吗?

在陷入困境,或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总是希望身边的人能给我们安慰,成为我们前进的光,照亮我们生命里的黑暗。

可是,慢慢的却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能陪我们度过漫长又孤独、无助的岁月。

有些路,只能自己走。

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

“当暴风雨过去,你不会记得自己是如何度过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是否真正结束了。但你已不再是当初走进暴风雨里的那个人了,这就是暴风雨的意义。”

余生很长,与其在深陷困境,迷茫之时,寄希望在别人身上,不如靠自己扒开乌云,等待太阳升起。

03

合上手中这本《论语故事》后,我仿佛置身于春秋时期,孔夫子的课堂上,仿佛孔夫子以及他的学生都在我面前学习,思考,生活。

其实,书中的每个故事里,都有无数个人生感悟,从做人、修身、感情,无一没有不能找到答案的。

比如,孔夫子的学生冉求,对自己特别没用信心,一旦有机会,或者生活需要改变之时,就会拒绝,觉得自己做不好。

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吗?

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轻易做出改变,结果让自己的人生充满遗憾。

我想,这就是作者为何学习论语后,还要去探讨其背后的故事的缘由。

如果你也喜欢国学文化,喜欢论语,那么这本《论语故事》无疑是适合你阅读的。

那些藏在《论语》背后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我是吴呱呱,自由撰稿人,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多平台原创作者,我在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着。如果你喜欢我,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为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