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生活的深淺

最近喜歡的一件事情,是喫蘋果。早餐喫蘋果,午餐喫蘋果,晚餐喫蘋果。

中午做了無米炒飯,火腿、玉米、杏鮑菇。火腿這個東西,印象中跟什麼都能搭,蒸煮炒燉均可。唯一的一個缺點,炒菜太鹹,太鹹,太鹹。

上次用它和排骨、海帶一起燉了湯,下次和雞肉一起吧。

逛書城回來之後,覺得自己讀的書有點淺了,卻在今早,找到了反駁的理由。

在探尋內心和切身踐行的意義上,讀書無所謂深淺,因爲最終,只有給自己帶來改變的,纔是真正讀進去的。而,無論那些書多深,最終都是要回到生活的淺。

由淺入深,與由深入淺,是讀書的兩種方式,是相輔相成的漸進過程。同時,也映照着生活的兩個不同側面。

我們以爲的生活很淺,試圖從書裏去尋找某種深,而後又回到生活的淺;

卻不知,萬千書與文字中描述的深深淺淺,終將回歸生命與存在的淺,這何嘗不是一種深?何嘗不在代表着生活本身的深?這深,不見底,無窮盡,無極限。

我以爲的,自己讀的書有點淺,實則是,我一直在找尋可以踐行於生活中的理性與冷靜。因爲這種踐行,我不再盲目崇拜高深莫測,不再輕視看起來很簡單的簡單。

淺的東西,一定沒有價值嗎?一定比不上深的東西嗎?深與淺並列地代表了困難與容易嗎?不見得。

淺顯的道理,是簡單的,但是不一定容易。

深奧的東西,看起來是困難的,但是不一定代表絕對的困難。

深奧的東西可以因爲簡化而變得容易,但淺顯的東西只有更加簡化才能變得容易。

就簡化的增量上來說,深奧的東西可簡化的空間比淺顯的東西能簡化的空間大得多得多,這也許就是簡單的事情常常很困難的原因。

不是沒有讀過深的書,不是不能理解那些書的深度。有些時候只是覺得,原本可以用簡單的方式陳述與表達的東西,不用讓人那麼耗盡心思與精力去理解、感悟,理解到最終,也還是那些簡單淺顯的道理。

不知道是我腦子變懶,變得懶於思考與理解,變得沒有耐心與勇氣去經歷那些頭腦與身心的文字洗禮,還是腦子經過淬鍊之後得出來了某些可以稱之爲感悟的東西。

又或者,是我的近期經歷,讓我變得這般對書、對生活、對生命不再有那麼濃烈的興趣?

假若如此,我在面臨着什麼?喪失了什麼?即將面臨什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