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札记(9)——略析阴阳学说产生的根本原因

文/金子广

相比较主流的道、儒、墨、法等学说和思想的产生,阴阳学说的出世似乎有点荒诞和离奇。

战国末期,东方霸主齐国其学说和思想异常活跃。《史记》记载: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正因齐国君主的圣明和提倡,召集诸多知识分子,才有思想家们在稷下的争鸣和辩论。

但齐国之地,其民族有点与众不同,恰如《汉书》所言:

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其失夸奢朋党,言与行缪,虚诈不情。

《史记》也说:

······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

可见,齐地之人,热衷阔达高谈,好议论,虚诈夸大。因其思想新异,想象奇特,故其言论多怪异,不近实情。

春秋战国以前,关于“阴阳”的解说,关于“五行”的文字,是极其少的,即使有,也是平淡的。

但阴阳学说和五行思想的真正崛起是以驺衍为代表的,《史记》记载:

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候,而受相印,先于孟子。

其次驺衍,候孟子,······驺奭者,齐诸驺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

三驺皆齐国人,学识丰富,渊博睿智,好谈阔论,尤其驺衍。面对齐国境地和国人,他著书立说,《史记》言:

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始终》《大圣》之篇,十余万言。

这是驺衍著书的动机。其实,在他作书前,关于五行之说,就已经在民间流行,当初被一些知识分子所轻视,后来被儒生们提及,又和阴阳观念相结合,解释宇宙,测试人生,诠释自然,从此其思想学说逐渐建立。

驺衍学说很怪迂,他借用民间知识,各种信仰,加之想象力,构成自己的学说。他的本意是“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意思说是为了盛衰、祸福而作的。

虽然他的十万余言,早已失传,但”五德始终论“,却散见于个古典书籍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就采用此思想。

五德始终论,即五德相胜,这种哲学思想其实是一种宗教迷信,它和阴阳观念交糅一起,就构成司马谈笔下的“阴阳家”了。

当然,这一学说不仅仅是依赖驺衍的,还有众多的齐鲁儒生和燕齐方士的共同努力和宣传,才使的这一思想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学说之一。


金之广原创内容,谢绝他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