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准目标,持之以恒——私塾班第六学期期末分享会报道

私塾班开占物华,

众人指道抱朴家;

杜师桃李满天下,

何须堂前更种花!

每个学期举办一次的“抱朴讲堂·国学经典私塾班第六学期心得/论文发表会”已于9月11-12日在抱朴讲堂·上海总部圆满完成。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抱朴讲堂主讲教授杜保瑞带领海内外将近130位同学学习了《周易》、《庄子》和《大乘大义章》等经典。在学期结束之时,同学们回顾一学期的学习成果,有感而发,写出了心得或论文,在期末分享会上发表,并接受教授们的指导。

本次会议的点评教授分别是:

刘强:同济大学教授,诗学研究中心主任,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樊沁永:扬州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博士后,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

杜保瑞:原台湾大学教授,现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在本次会议开幕式上,会议主席杜保瑞教授发表了致辞。他从自身、私塾班学员、抱朴讲堂三个角度总结了私塾班三年来的办学成果。杜老师感谢在抱朴讲堂私塾班成长过程中一直给予关注和支持的老师们,同时鼓励同学们要认准目标,立下志向,把国学经典逐步内化,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

——杜保瑞教授

分享会第一天上午,点评教授樊沁永老师发表主题演讲——阳明先生的《教条示龙场诸生》,从如何正当理解、辨别宋明儒学引出话题,穿插着道、佛两家的文本、义理做参会,传授了阳明先生被贬至贵州龙场,还不忘教导当地青年学子的四大要旨: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樊沁勇老师

分享会第二天上午,杜教授和刘强教授就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传播进行了对谈。谈话中,刘强老师用四句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个人观点: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国学的本质是人学,教育的本质是化人,化人的本质是化心。杜保瑞老师介绍了自己求学和研究中国哲学的经历,体现出他强烈的使命感和深切的情怀,杜老师说,他要尽到知识分子的责任,自觉承担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化育的任务,更加积极踏实地投身传统文化教育和推广工作。两位老师的谈话让大家受益良多,得到了深刻的精神洗礼。

——杜保瑞教授和刘强教授

在本次发表会上,私塾班同学罗兰、张莉、马琳杰、王藤达、汪鸿、冯冠凯、赵延风、万丽珏、程建浩、王豪、霍启豪、韩森森、张兵、许业元、吴青育、沈钢、胡秀娥、徐邱敏、王金元、徐菁菁、

——部分同学线上合影

张诺、贾桢麟、朱羽秋、冯俊杰、刘华、贺琳淋、黄仁芬、周依琳、陈沛锦、陈曦、李亚玲、黄子洵、梁绍玲、武刚刚、杨浩楠、姜桂芹、刘秀霞等,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心得或论文。施梨屏、周灵敏、白瑜、于素雅、李瑛、李睿凝等同学在会议闭幕式上也发表了自己的学习感想。

——部分同学线上合影

北京大学教授赵延风沿用杜老师的四方架构对《大乘大义章》做了深入的解读;徐邱敏“老灵魂”附体,贯通老子和坤卦之间的关系,营造魏晋时期谈玄论道的感觉,让人理解起来畅通无阻;韩森同学分享自己是如何将《周易》六爻和道家老庄、法家韩非子以及佛家的智慧运用在企业管理当中;冯俊杰从《孟子》中体会到立志、向善、做大丈夫行仁义、有善有乐的人生主题。

——北京大学教授赵延风

本次发表会发表形式丰富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因为对国学经典的热爱,世界各地的同学在抱朴讲堂产生了链接。

——刘强教授和同学合影留念

期末分享会上鸾翔凤集,除了上海各处汇聚而来的同学,还有从四川而来的刘秀霞,从杭州而来的黄仁芬,从余姚而来的万丽珏,除此之外还有身处美国的罗兰,台湾的施梨屏、白瑜,以及香港、北京、湖南、江西、厦门、贵州、云南等地的同学。同学们采用各种题材,如:心得、报告、论文和感言等等各种形式发表了自己的学习成果。研究主题涉及儒家经典:《周易》、《论语》、《孟子》、阳明学说;道家:《道德经》《庄子》;佛家经典《大乘大义章》、《大乘起信论》、《阿含经》等等。

——黄仁芬同学

12日下午闭幕式上,同学们被授予了相应的学分证书、全勤打卡证书、优秀打卡证书。在私塾班学习了两年的同学被授予了私塾班硕士学位证书。樊教授、刘教授和杜教授,分别发表了总结致辞。他们肯定了同学在国学上的进步,表达了对发表会形式与内容的认可以及对同学的期许,展望了私塾班光明的未来。

——两位教授为同学颁发学分证书

抱朴讲堂泽溪老师回顾了抱朴讲堂的各种活动,介绍了未来的课程项目规划,泽溪老师对同学们的支持表示感谢,对私塾班工作同仁的尽心尽力表示认可。

——泽溪老师

燕然老师分享了自己学习国学的感悟,点明了深入经典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本次私塾班发表会的特色和亮点,高度赞扬了同学们的付出和努力,表达了对教授们致力于文化传播事业的敬意。

——燕然老师

私塾班第六学期心得论文发表会在一片喜悦热情的气氛中圆满完成了。不过私塾班同学们的学习之路仍向远方无限延长。让我们带着老师们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在国学之路上笃志前行,把中华文化传扬开来,传承下去!

编者语

很多时候,现代生活的困境,古人早已帮你解答了,经典古籍历经了时代变迁依旧生生不息,都是思想之精华,是永恒的智慧,是现代人不能错过的解惑宝典,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

阅读经典,需要有专业的导师指路,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去研读和理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最后方能得自心开悟。

我们正是一群热爱学习的人;一群追逐梦想的人;一群攀登思想最高峰的人;一群致力于把中国哲学智慧运用到当下生活的人。

如果您觉得不错,请关注并转发。如果您对文中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请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