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41】一個人的足跡

“一個人到世界上來總要留下足跡。”

據說,這是他常對己對人講的一句話。他也確實留下了自己的鮮明人生足跡。這個他,就是穆旦。

有人士指出:“一百年後,大家肯定都還記得穆旦,周杰倫肯定就是垃圾了。”這是非同凡響的一個比較型判斷,值得琢磨。我倒是覺得,時下記住“垃圾”的比較多——網上傳播最多最火的往往不就是“垃圾”麼?誰還會花時間去記憶“現代詩篇”呢?該話語中的“大家”,若爲文學大家、譯界大家,這個判斷肯定是永恆成立的,若爲普遍性的大多數人,則論斷成立就不那麼十足肯定了。

穆旦何人?查良錚也!

查良錚何人?中國現代主義詩人,著名翻譯家也。比較地說,魯迅先生的同鄉也,但卻是後輩於魯迅先生。即此,我則再次感嘆“浙江的盛產文化名人”

穆旦先生早年是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的,後改爲外文系。這一點上,與魯迅先生又有點小類似。魯迅先生在南京路礦學堂就讀時,主攻的就是礦產資源科。我之所以着意這一點,就因爲自己職業生涯中與“地質家”打交道比較多,但他們卻不懂得魯迅、穆旦,尤其魯迅還有過與李四光的“論戰”。

其實,我對穆旦先生也是“無知”的,亦即今天才開始知曉的。我高中畢業那年,穆旦先生所譯拜倫詩作《唐璜》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第一版。那時的我,尚不知拜倫何人、《唐璜》何作。教育啊,就是這麼奇怪!——教育不發展、不發達,是要耽誤人的!發展、發達了,就不耽誤人了嗎?自我教育,纔是最具根本性的教育。

查良錚何以又是穆旦?“查”字拆分後的結果:木旦,“木”與“穆”同音,故成“穆旦”。“穆旦”何義?以字典考究一下這二字,寓意該是有多種的,根本上講,該是“莊稼天天生長”的,人生不是最該這樣的麼?

穆旦先生是參加過中國入緬遠征軍的,抗日戰爭的血與火於詩心無疑是巨大的洗禮。所以,我很願意將其戎裝的照片作爲壓題與封底圖片,且更能彰顯一種“文武兼備”的才華。

還有,詩人往往就是一種戰士!或許也因爲此,穆旦先生在1958年遭遇政治迫害後才能筆耕不輟,生命昂揚不息。

穆旦先生與夫人、子女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這張全家合影會讓我們想起什麼呢?可想象、聯想的很多,關鍵點是:非凡人生,往往也是普通外在樣態的,非凡是取決於內心的,尤其靈魂的非凡!我不知其子女後來的人生成就如何,但一定不是平庸的。

穆旦先生畢業於西南聯大外文系後留校任教,後留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之後回國在南開大學任教。他也是南開中學畢業生。這樣的人生經歷,讓我銘心一點:來日再去天津南開大學參觀,或再去昆明西南聯大舊址參觀,就要增加“穆旦”這個人生思考點了。

穆旦先生的譯著《唐璜》今天重啓閱讀歷程,我的決心是一鼓作氣讀完!

合上《唐璜》一書,亦即掩卷而思,一個意念頓生:中國的歷史,大概就是一部優秀人才的“被折騰史”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