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你的心理世界》第二章隱蔽族的閱讀筆記

隱蔽族:擁有六個月以上不與社會產生關係,不去上學或者工作,完全沒有朋友或者熟人的狀態的人羣。

最容易成爲隱蔽族的人羣:處於青春期、缺乏自我認同的人羣,尤其是初中、高中的學生。

一旦孩子不願意回學校,該怎麼辦?

勉強孩子再次去上學?放任不管?

兩種方法都會導致事態更加複雜和惡化。

那該怎麼辦?

孩子最怕被大人拋棄。即使他們說着“不要管我”“跟你沒關係”,也應該認爲這是“求關注”的信號。

盡全力地持續關注孩子,關注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和他聊天,讓他陪你外出遊玩,請求他幫忙、一起參加體育運動等等,讓孩子感覺到他被需求,幫助孩子打起精神來。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情緒得到了好轉,願意考慮下階段了,可以根據孩子自己的意願選擇前進的方向。

學校和老師可以做些什麼幫助孩子嗎?

家訪,瞭解學生的情況,定期通電話保持聯繫,對孩子發出“我沒有忘記你”的信號。

當人遇到欺凌、失戀等難過的事情,想要暫時拋開一切,不到校或者閉門不出,並且時間偶爾拉長,這是保護自己內心免受壓力折磨的行爲,請務必給他一定休養的時間。

六個月不要打擾他,任其自由修養,但是,如果狀況不斷惡化,就要考慮治療。

隱蔽族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年輕人心智未發育成熟,缺乏“自我認同”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現在社會幸福的條件更加複雜:得到其他人的認可、與人構架關係、活出自我等等。

“求關注”而不得。

長時間閉門不出,很容易產生:“自尊心過高、自信心缺乏”“我不是病人,不需要幫助”“像我這種人根本沒有存在地意義”等錯覺想法。

這種想法讓人痛苦不安,一旦長期如此,很容易患上被害妄想症,或者產生暴力傾向,甚至是陷入抑鬱狀態。

最後,作者齋藤環推薦:與家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關係,構建“在一起待着很快樂,能夠放鬆心情”的親密關係,只要還與人產生關係,隱蔽族的症狀就不會惡化。比起“不依靠任何人的堅強”,“偶爾能向人撒嬌的堅強”更加重要。

以前,我總覺得“不依靠任何人”這纔是堅強,並且堅持自己能做的事情不麻煩別人,漸漸地我給了別人一種孤高的感覺,而不是堅強。後來,我才明白適當地麻煩別人,有時候還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想這應該就是,“我需要你幫助”這句話的力量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