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級微寫作05:我家的老物件

李曹陽:我家的老物件

外婆家有一個儲物間,放着外婆的“心肝寶貝”。

那次我和媽媽爭吵後,我把自己關在儲物間內。滿屋子的老物件映入眼簾,兩個漆木箱子疊在一起,一個大衣櫃靠在牆角,窗臺下一臺熊貓牌縫紉機上放着一盞洋油燈,滿身灰塵!已經好久無人問津了。

我走過去坐下來,撫摸着縫紉機上細膩的花紋,彷彿看到了外婆腳踩踏板,爲這個家縫縫補補不停勞作的身影。這時我的雙腿竟不由自主的踩着踏板,機子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我越踩越興奮,齒輪也越轉越快,這時一陣敲門聲把我驚住了,跑去開門。

原來是外婆來看我了,她一眼就看見她的“心肝寶貝”在轉動,看着我笑了,“你個搗蛋鬼這個你也玩,這可是外婆的陪嫁品,跟着外婆40年了!你媽媽的衣服,你的尿布都是這臺縫紉機做出來的,它可是我的“心肝寶貝”啊!”

時間再久,縫紉機這個老物件永遠是外婆的心頭愛!


季韻秋子:我家的老物件

一座座高樓的建起,無一不體現出中國的強大。可比起城市,我還是更喜歡家鄉那無憂無慮的生活。

最具家鄉特點的還是記憶裏的那個土竈臺。我家的竈臺是用青磚砌成的,裏面有兩個一般大小的竈口,上面放着兩個大鐵鍋。竈口處有一個通向屋頂的大煙囪。

童年最喜歡的,便是用那竈臺來烤玉米吃了,不是放在大鐵鍋裏蒸,而是直接放進竈口裏烤。每到夏天,我便會求着外婆給我做。

外婆先將柴火點燃,等到火燒得有些旺盛了,再將一個玉米串在火鉗上,塞入竈口裏去烤,我在一旁等的着急,時不時就問一句:“好了沒?”“馬上馬上,”外婆有些不耐煩。待到玉米表面全烤焦,便可以吃了。烤完的玉米脆脆的,甜甜的,不過,也難免成爲一個小花貓。

如今的竈臺已被拆去,換成了現代的先進廚房。可那兒時的記憶,永遠不會抹去。


蘭梓嫣:我家的老物件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國慶節又到了,老一輩們見證着中國的發展,隨之留存下來的,便成爲了老物件。

我家的老物件事兩張發黃的報紙,摸上去粗糙無比,完全沒有新報紙的質感,第一張報紙的正面印着四個引人注目的大字:人民日報。時間:1977年7月1日,這正是中國建黨56週年,正文是華主席在第二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上的講話,一個個清晰而又鏗鏘有力的文字激勵着一代代的成長,使我們熱血沸騰。

爺爺說,中國發展成今天是極不容易的,在五六十年代,人們喫不飽穿不暖,他們見證了中國從窮苦落後到繁榮昌盛。舊報紙上有些模糊不清的文字,沉澱着中國的歷史,更具年代感。

它被擺在那足足有44年了,雖褪去了本有的嶄新,卻增添了幾分古色古香的韻味兒,多了一些質樸典雅。我凝視着它,彷彿在凝視一個飽經滄桑、德高望重的老者,又彷彿被拉到了44年前的世界,一個陌生而又久違的夢境。

忽而,緩過神來,再看看這兩張發黃的報紙,似乎多了一份親切感,它們纔是中國發展最好的見證者,它們才值得稱爲老物件。


劉子謙:我家的老物件

在我家的小屋中,塵封着我兒時的回憶,一件件破舊而又溫馨的老物件。

童年時期的我,對這些老物件視若珍寶,卻直到長大後才發現這是多麼的幼趣,看着看着,便忍不住內心的衝動,上手玩兒了一會兒,我笑了,是跟童年時期一樣的微笑。

它們的表面都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隨着時代的變遷,它們再也散發不出那耀眼的光芒,黯淡無光,在我的眼中,它們是無價的,是千金難買的,是象徵我的童年,也同樣象徵着時代的發展與變遷。看到了這些玩具,我看到了自己那一去不復返的光陰,是那樣的快樂,以前放在手邊的玩具,恨不得每天睡覺都得放在牀頭櫃上,可現在卻因爲學業的繁忙,時代的變遷被漸漸地忘卻了。

慢慢的我思量了會,蓋上了蓋子,就讓那些老物件與我的童年一起封鎖在這鐵盒子裏吧。

 

曹佳陽:我家的老物件

偶然在家裏,我翻出了一個老物件。

是屬於我的。一箇舊的粉紅的文件夾。

彼時,正是一年級,陽光在肆意地笑,秋風吹過,是趕不走的熱。在小店裏,我第一眼便見了它:水粉的容顏,一個女孩在蒲公英花田中,寧靜地望着不存在的遠方。一顆幼小的心,被那畫中花田的淡泊所震撼。自此,愛不釋手,或放在書包中,或放在書桌內,都萬分地小心。

曾經,也幻想過,讓它一直陪我讀到大學,可卻在兩三年後,置換了一個新的更大的文件包。自那以後,它便不知所蹤。直至今日今時,它出現在我的眼前:顏色斑駁,鐵夾生鏽。若非有那兒時的試卷,我怎會相信,這是我曾經最愛不釋手的物件?

良久。長嘆。再無言。歲月這個神偷,偷了我的回憶中最美的記憶,只剩下它,那個實物,慢慢成爲我家的老物件……


葛子涵:我家的老物件

在奶奶家有一臺縫紉機,說起它來,可以算是我們家的一個老物件呢!

它的顏色大部分都黑色的,上面有些波浪型的金花花紋,特別引人注目,且美觀大方,但是因爲時間久了上面很多地方都生繡了。

機頭右上方還立着一卷細線,旁邊是一個可以轉動的圓環,用一根牛皮繩連接着下面一個更大的圓環,每當踩一下下面的踏板,它就會發出噠噠噠的響聲。

它從奶奶年輕的時候就陪伴着她了,到今年已經有60個年頭了

這臺縫紉機在當年算是很貴的了,聽說是花了150元錢買的,那時候,一個人每個月也只能賺到十幾塊錢。

奶奶跟我說,那時候衣服不是買現成的而是買料子自己回踩,家裏的衣服、褲子破了,都是用這臺縫紉機補好的。


張佩怡:我家的老物件

我家有一樣老物件,那是一臺鳳凰牌縫紉機,那是我外婆結婚時買的,在我們家已經有幾十年了,非常的古老。

縫紉機不使用的時候,就像一張桌子,下面還有一個腳踏板,每當使用的時候,就把機器從縫紉機的“大肚子”裏面取出來,裝好針線,踩一踩腳踏板,縫紉機便咔嚓咔嚓的工作起來,縫紉機的作用可大了。外婆說,在媽媽小的時候,她經常用這臺縫紉機給媽媽做衣服,還可以用來做窗簾、沙發套……

現在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以前衣服破了就用縫紉機補一補,現在條件變好了,經常可以買新的衣服,縫紉機就不經常工作了。

這臺縫紉機雖然過去了幾十年,但它仍然能工作,它不僅是一個物件,更是一個在我們家的回憶。


邱施毅:我家的老物件

在我家的櫥櫃深處的老舊餅乾盒中一枚袁大頭靜靜地躺在不起眼的角落裏,那可是外公祖傳的心肝寶貝。

我以前看到過這枚銀元,銀元周圍的一圈是已被磨平棱角的鋸條型齒,歲月的腐蝕,時間的沖刷把它打磨成了它現在的樣子--白亮的銀元由外向內已經開始了不同程度的發黑現象,袁世凱圓而又大的頭像早已被壓得扁平,但仍舊清晰可見,在燈光下一照,竟然還可以發出閃亮的光芒。背面是兩束麥穗交織在一起,繁體的一元刻在正中間,整體摸上去有些許油膩,而且手上會留下很重的金屬味。

這可是多年留下來的老物件啊,外公經常會把它拿在手裏炫耀,把它當做傳家寶傳給了我媽媽,在櫥櫃深處的餅乾盒子裏躺着這麼一枚見證歷史的老物件--袁世凱銀元。 

                             

張徐通:我家的老物件

在我們家廚房裏,還依舊放着一個老物件,它就是一把老秤。

這個老物件在我們家已經待了20幾年,經歷了數次搬家,奶奶都捨不得扔,我不知道這背後的故事到底是什麼呢?

於是,我問了外婆,“爲什麼捨不得扔呢?''外婆說這是她那個年代唯一稱重量的工具,外婆每次把菜買回家,就再用家裏的這一把老秤重新稱一下,每次菜的重量都是實打實的,外婆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外婆告訴我,這老秤啊,就是用來測量公平公正的,也是測量人心的。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爲什麼外婆一直藏着這把老秤!


鄭徐奕:我家的老物件

早晨我嘴巴有些渴,想找找家中的牛奶。於是我又前去大櫥櫃前將其打開,一股陳年的芬芳傳來,我猛地一吸,醉於其中,接着將手伸進黑壓壓的櫥櫃中胡亂翻找着。“咣噹”,手好像將什麼東西碰翻在地,我趕忙用手去摸,想知道是什麼東西,結果抱出來一把二胡,我頭腦剎時一片空白,搞不懂好好的家中怎麼竄出來這樣一樣事物,仔細端詳着它:細細的弦上滿是塵土,還斷了兩根琴絃。我有點蒙,這樣一件老古董是怎麼在家“潛伏”了這麼久的?我將它抱去給奶奶,奶奶閉着眼睛,輕輕撫摸着它那殘破的身軀,嘴裏唸叨起從前:“這是你爺爺年輕時在街頭賣藝時拉的,他當年拉得可好了,硬是靠着拉二胡來養活了全家....”奶奶已沉浸在過去的回憶裏。我也輕撫着二胡,隨着奶奶走在當年的街頭上.....

丁衛軍:@鄭徐奕媽媽 你告訴我,幾個段落


陸雪陽:我家的老物件

週末在家和媽媽打掃衛生時,竟理出些許"奇特"的錢幣。

我拿在手上仔細看了看:是些年代久遠的硬幣。在雜亂的客廳中,我坐在角落裏,小心謹慎的查看硬幣的日期。

時間一分一秒的溜走了,我發現了一枚1964年的貳分硬幣。硬幣經歷的歲月比我父母的年齡都大。

現在貳分的硬幣不流通了,這枚硬幣很不一般:正面貳分三個字呈三角形,兩邊一對麥穗緊緊的包裹着。背面是"中國人民共和國"字和莊嚴的國徽章。我輕輕的撫摸着它,經過歲月的沉澱,上面落滿了灰塵。

這些硬幣真是老物件。它見證了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曹雨樂:我家的老物件

落日餘暉傾泄而下,尋着光線看去,是輛“二八大槓”。

本該被塵封的它此刻閃着光,爺爺一遍遍地擦拭着鐵圈和大槓,老物件卻成了爺爺眼裏的珍寶。

它身批黑色的油漆,卻已鏽跡斑斑,巨大的鋼圈在鋼絲支撐下包着黑色輪胎。彎曲的龍頭和坐墊中間架着三角大槓,這是老式自行車的標誌。後輪上架着一個後座。鏈條是腳踏板與後輪驅動唯一聯繫。

“你爸爸小時候學騎車就騎它,因爲個子矮就弓着身子‘鑽貓洞’。趕集時,你爸爸坐在前面的大槓上,奶奶抱着你叔叔坐在後座上,自行車是當時主要的出行工具”,爺爺沉浸在回憶中,臉上浮起幸福的笑。

那時候汽少車、空氣好,而現在方便了,但過多汽車尾氣排放也破壞了環境。我陷入沉思,低碳出行,保護環境是我們的責任。所以爺爺讓我家的老物件在這一刻綻放出了獨特的光芒。


吳坷:我家的老物件

又一個豔陽天,媽媽開始整理家裏的衣服。我突然發現兒時最喜歡的虎頭帽,那是十幾年前奶奶一針一線爲我縫的。

奶奶的樣子,我早已忘卻,但她對我的愛縫進了老虎帽裏,令我終身難忘。那虎頭帽是那麼的惟妙惟肖。“王”字威風凜凜,帽子上老虎的每根鬍鬚都清晰可見,耳朵兩側還鑲着幾塊銀片,光照在上面閃閃發亮。

正是那頂虎頭帽伴我走過了童年,而我的奶奶已經離開我們十一年了。還記得每當天寒地凍之時,我戴着那帽子四處奔跑嬉戲,銀片碰撞發出“叮叮”的響聲,那是我人生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到後來我知道這帽子是奶奶做的,我還天真地問:“奶奶呢?”也許是記憶中奶奶的事太少,也許因爲當時少不更事,知道奶奶遭遇車禍去世竟並不傷心。

但如今,再拿起這頂虎頭帽,看着上面密密的針腳,我忍不住淚流滿面。


姜文豪:我家的老物件

一提到老物件,我就想到了廚房間的竈。

上面有兩口大鍋,在上面嵌,鍋的下面有兩個洞,裏面是用來裝柴火的,每到燒柴火的時候,廚房間裏都一股煙味,每次一進去,都被嗆得直咳嗽。

有一次,奶奶不在家,於是燒火的工程便落在我身上。到了中午,該喫飯了,我也不得不去燒柴,我拿起打火機把柴點燃,然後連忙扔到柴堆裏,過了一會兒,我看火快要熄滅了,連忙拿起一捆柴火塞進去,誰知太多了,火一下就滅了,在前面燒飯的媽媽連忙說:怎麼回事,火怎麼滅了呀,感緊點燃。我連忙把柴火點燃,一頓操做下來,我的臉己經變成了小黑貓。

這個老物件也不知何時會被拆去。


季雨嬌:我家的老物件

陽光微黃,照在那老物件上;微微檀香,憶起那童年回憶。

那是一把木梳,式樣普通而又傳統,暗紅色的梳面上,雕刻着兩隻在花朵上小憩的蝴蝶。這是外婆出嫁時祖母送她的。

小時候,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外婆梳頭。外婆的頭髮是灰中夾白,每天都起得很早,對着鏡子認真地梳理頭髮,有時,不知怎的,外婆對鏡羞澀一笑,那神情溫柔而又專注,恍惚間,我似乎看見一位少女在梳妝打扮。

與其說外婆是在梳頭,更像在梳理自己的心情,無盡的煩惱似乎也隨着木梳上下移動煙消雲散。

彷彿聽到木梳輕輕一聲嘆息——一世繁華,去了,淡了,散了……

一縷夕陽落在木地板上,紅塵飛揚。

     

許億楠:我家的老物件

國慶節回老家發現了一些老物件。

抽屜內,一個略顯陳舊的藍塊頭吸引了我。細看直接下端有三個灰暗的圖標,某某上表的灰塵,是老舊的初代智能手機呀。

回憶幼年時,還是三四歲吧,模糊的記得見過它的同伴。它雖早已淘汰了,但如今看來卻別樣稀奇。手機盒圖片中排列着三兩個圖標,只能發短信打電話。但想必那時一定是高端貨吧。聽爸爸的講述,當年還是他所的驕傲呢。

對比如今的手機,除了通訊多了不計其數的功能。時代飛速發展,5G時代來臨。看來唯有加快腳步,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李陳昊:我家的老物件

國慶回到老家,閒暇之餘,走進了那個儲物間。

這裏看一看,那裏摸一摸,最後我的目光落在了角落裏,一塊圓形的鐵盤上,走近拿起輕輕吹開上面的浮塵,摸索一會兒,最後掀開了它的蓋子,藏於其下的是一塊圓形的錶盤,這赫然是一塊懷錶。

我拿起旁邊的一塊布,慢慢的擦去了歲月的污垢,但它卻似乎再也閃現不出曾經的光芒,只是靜靜的躺在我的手上,沉寂在過往的歲月中。

我開始打量它,不同於現在的手錶,他整塊表都是渾圓的,僅僅是在12點鐘有一個旋鈕,一根銅鏈從其中穿過。表面整整齊齊地排列着12個羅馬數字,大數字的間隔中分了小的格子,時針和分針的最前端是一個尖錐,這些設計帶來了很強的年代感。

細細端詳一會兒,鼻尖傳來淡淡的銅鏽味,歲月帶走了它的光亮,只留下鏽跡斑斑,而這塊表,也將攜帶着曾經的歲月一起被沖刷沉澱,隨過往回憶一同塵封。


單俞榮:我家的老物件

今天,我回老家發現一樣平時不在意的東西:老縫紉機。這件東西在我眼中幾乎平時看不見,但是今天發現了。

那個老縫紉機是用木頭做的,縫紉機是用鐵做的,而下面則是暗藏玄機。下面機身上有一個大洞,於是我便去找了奶奶問起那個縫紉機。當她聽到我問的是那件東西,她的眼中充滿了對美好記憶的思念。

“那件東西是在我結婚時,你太爺爺送給我的嫁妝,我一直十分珍惜她。那個洞呀!是我用來裝底線的。”於是,奶奶輕輕地把那個縫紉機拿出來。 接着奶奶將上面的一塊板子拿了出來,並將那個沉重的縫紉機頭從底下翻了出來。那個縫紉機頭上畫着一隻國寶熊貓說明了他的來處。上面所有一個小鎮是用來裝線的,而前面,則是一個好似鞋底的針。當我發現那個縫紉機的神奇之處,時十分的驚歎。

我們中國的文化在以前還是十分的高深的。


曹潤楠:  我家的老物件

隨着倉門的打開,一束陽光射入黑暗中,一輛部滿塵埃的摩托車出現在我的眼前。

"娃兒,快上車,爺爺帶你兜風去。"記憶中爺爺總愛騎着這輛摩托車帶我兜風。可到了城市,全城禁摩,這車便被丟棄在倉庫裏,漸漸淡忘了。

爺爺將車推了出來。座椅、排氣管、輪胎⋯⋯無處不堆積着厚厚的灰塵。我們手持抹布輕輕的擦拭着,漸漸它那鮮紅的原貌便露出來了。即使時光匆匆,也蓋不住它的威風。

爺爺加上油,坐上車,擰鑰匙,腳不停的踩着啓動杆,幾次下來沒反應。再踩了幾次,大家屏息凝神的注視着,隨着摩托車的轟鳴,啓動成功了。

我坐上後座,爺爺再一次帶我奔馳在大路上,乘着那老物件追隨着那匆匆的時光。


張天宇:我家的老物件

打開閣樓,腳踏在滿是灰塵的地板上,我漫步走進閣樓,正在找一些可以用的東西,在閣樓裏有許許多多的老物件,因爲我小時候玩的鬧鐘,有我小時候用過電風扇,還有我小時候玩過的玩具…

突然我的腳步停住了,我看到一張破舊的小木牀,我走上前仔細地觀察着這張牀是我爺爺奶奶那時候的物件,如今,這張牀的,身上粘滿了大大小小的灰塵,上面的棉布也變得破破爛爛,外界的的班讓這張牀看起來更顯得年老,似乎這張牀也同我的爺爺奶奶一樣,年紀大了,我撫摸這樣牀有說不出的感動,想象着以前這張長爲我們家做出的貢獻,現在卻靜靜的躺在這張閣樓上,看完後我拿起我的東西慢步的走下閣樓。


張梓銀:我家的老物件

鳳凰牌縫紉機“吱嘎吱嘎”地響着,編織成童年歌謠,回想……

“優優,快來試試新衣服!”外婆招呼着我,眼角皺成一朵花.幼時,我的衣服都是外婆親手製作的,一件又一件,充實着我的童年生活.

衣服針腳細密,沒有一絲錯亂,似乎因爲那些衣服,我對家裏的那臺黑金色縫紉機也情有獨鍾,外婆手起手落,針頭落下又升起,布料滑落.

縫紉機在家中也有多年,但從沒生鏽,做起衣服來順滑很,它是一頭親勤的老黃牛, 在布料上耕耘着,或是生動有趣的生靈,或是爭相綻開的花兒,或是千層悠悠的雲彩,都縫在我的心靈深處,創造我的童話世界.

在童年,在小屋,在縫紉機的針腳下,我一天天長大,外婆一天天衰老,青絲變白髮,幼童爲青年。外婆與縫紉機陪伴着我,在我心靈的方方面面!


孟祥宇:我家的老物件

本來只是偶然發現這個箱子,卻翻到了這本破舊的書。

我靠着牆坐下,翻起了書,這本書很厚,上面有坑坑窪窪的洞,好像是我小時候剪下來的。

有幾頁都有灰了,我拿手拍了拍,挑了幾節的故事看了看,我能聽到時鐘噠噠作響聲,彷彿周圍也變得舊了。

天色暗了下來,我也合上書,歲月的痕跡在腦中飄過,書很舊,窗外有蝴蝶,成棕色的,飛上來,但又下去了。

時光總是埋沒在匆匆裏,人也好,事也罷。書籍卻不會退出時代的舞臺。哪怕書本會腐爛,內容卻不會忘記。

那些文人筆墨,屬於作家的時代。給人好深遠的感覺,這本舊書印出了時代。不明讓人有種失落感,總感覺錯過了什麼。

但還在思考明天怎麼過,不如拿起以前的舊書舊照片看一看,回憶下美好的過去…


邱燁燁:我家的老物件

以前我們家有一個古老的縫紉機是以前媽媽經常做衣服的東西,那是這臺縫紉機是媽媽的最愛。

小時候,媽媽一邊在幹活,我一邊在寫作業,只聽見那縫紉機發出了“咔嚓咔嚓”的聲音,一開始我十分討厭這個聲音,總會去捂着耳朵。

後來我慢慢覺得這聲音也蠻好聽的嘛!“咔嚓咔嚓”“吱吱吱吱”的聲音十分有旋律。媽媽每次都會用這臺縫紉機去給我做好看的衣服,至今還留在那裏留做紀念。

至今,我再也沒有看到媽媽那臺縫紉機了,可能上面已經佈滿了灰塵了吧!

只可惜現在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縫紉機也很少見了。但我永遠喜愛這臺老物件!


季翰陽:我家的老物件

這幾天家裏忙着的大掃除,我也不閒着,加入其中,一起幫忙。當我收拾家裏的抽屜時突然發現了一枚信封,信封已經微微泛黃,我小心翼翼的打開它,發現了一打已經泛黃了的照片。在定睛細瞧上面,原來是爺爺呀。

我立刻跑去問爺爺,爺爺接過照片,輕輕地撫摸着,“這還是1993年時的呢,當時我們家剛建完房子,我便到廣東去打工,於是在那拍了很多照片,這些都是我滿滿的回憶啊。”1993年,那句現在已經20多年了,比我的歲數還大,算是我們家的老物件了。我拿起細細端詳,上面是爺爺年輕的時候,那時他還身強力壯,英俊瀟灑,面帶微笑無誤,透露着自信的光芒。

爺爺看着照片眼泛淚光,估計是在回憶當年吧。時光一去不復返,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自從去年爺爺生了病以後,身體變得大不如前,一直在家裏。

這些照片承載着爺爺過去的回憶,更承載着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李靜:我家的老物件

在我老家的後房裏停着一輛老舊的自行車,這可是實名的老物件了。

它長得不算漂亮,墨綠色的身體,龍頭上也稍稍得有點鏽斑,但也可以看出它過去的風光歲月。它已經有很多年了,記得小時候,外公經常讓我坐在後座,自己的腳忍不住隨風擺動,一個不小心就把腳卡在輪胎裏,疼得我直哭。

在媽媽小時候也是騎着它上學的,對媽媽來說那一定是最快樂的時光吧,我想那風一定很柔和吧!

其實我心裏明白,這輛自行車佔據的不只是那點地方,更在外公的心裏也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它也陪伴了外公無數個風裏來雨裏去的日子,也給媽媽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記憶。 

有些老物件雖然沒有價值連城,卻飽含了深情和觸動人心,作爲我們生活中重要的載體,代代傳承,延續着幸福和美好。


馬晨旭:我家的老物件

一提到老物件,我就想起了那待在角落多年的二八式自行車。

那輛黑色的二八式,當年可是爺爺的最愛。聽爸爸說,這輛車可是家裏的“長輩”,比我的年齡還大。隨着歲月的消磨,這輛自行車黑色的漆已經脫落了好幾處,鏽跡斑斑,騎起來咯吱咯吱地響,鈴鐺大概是受到了日曬雨淋,聲音也不甚清脆,悶聲悶氣的。

可就是這麼一輛土的掉渣的自行車,卻是爺爺半輩子的坐騎。

翻着衣櫃,一張泛黃的老照片飄落到地上,我彎下腰,仔細地看着老照片上的內容——那是爺爺年輕時騎在這輛自行車上的照片。那時的他,手握着車龍頭,燦爛地笑着。如今,雖然這輛車已經不能再騎了,但是爺爺仍然把它當個寶貝,即使再忙,也會擦拭一遍,離開前還不忘蓋上一層防塵布。

我有時會懷念爺爺的那輛自行車,懷念坐在車後座時,那種舒心溫暖的感覺。爺爺的自行車陪伴着他成長,見證着老一輩人的生活。


徐婧宸:我家的老物件

在奶奶家的角落裏有那麼一個老物件,那是一杆秤。因長時間掛在牆角,它已有些生鏽了,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

記得小時候,奶奶買完菜回來,第一件事總是拿起那把秤來稱稱菜的重量,生怕多花一分冤枉錢,我則在一旁好奇地瞅着奶奶是怎樣操作的,只見奶奶嫺熟地將菜掛在秤鉤上,一隻手拎起紮在一端的繩子,兩眼微眯,眉頭緊皺,緊盯着秤桿,另一隻手則撥動着秤砣,直至左右平衡,纔開始讀數。“哈哈,不多不少,正正好好!”奶奶的臉上展開了笑容。此時,我知道奶奶沒花冤枉錢。

奶奶將秤放回了牆角,便高興地做飯去了。我依舊靜靜地坐在那,望着那把秤,陷入了沉思。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啊~”這首歌在我耳邊久久迴響。


曹季雯:我家的老物件

風過樹動,一片枯葉靜靜地從樹上落下……

我拿着銅錢,透過樹葉,眯着一隻眼,看向太陽!彷彿看到:風吹過花瓣如同那陣陣破碎的年華,決荒的古樂詮釋靈魂的落差,躲在夢與記憶的深處,聽見花與黑暗唱盡夢魘,唱盡繁華。

這是我們家的寶貝,奶奶的心愛之物,還是乾隆時期的!兒時的我總拿着硬幣問奶奶:“怎麼不去賣啊,一定是個好價錢呢”奶奶慈祥的笑了笑,沒有說什麼。

聽說,它要經過烘乾,裁剪,疊合成坯料,還要經高溫製造。然後用紅繩打了個紅心結,好像也命中註定了這竄銅錢是學與智慧的結晶,是民傭用生命與智慧造出者巧奪天工的銅錢啊!

如今,這幾枚銅錢還在我家保存着,放在那小匣子裏……


李炫彤:我家的老物件

今天在書房打掃衛生時,通過鑲在櫃子中的玻璃,看到了一個算盤。

拿在手上,擦了擦算盤頂上的灰塵,看到算盤上的一顆顆小算珠,往事就在腦海中浮現。手輕撫着算珠,如溪流沖刷。

想到以前鄉下的夏天,我坐着算盤上,哥哥在後面推着我。承受着瘦弱的身體,算盤依然在地上平穩的滾動着。如今,看着手中的算盤,卻難以見哥哥一面。

看見它,我也會想起,從前,爺爺拿着它,時不時發出“劈劈啪”的聲音。

算盤不僅是一個計算工具,它更是往事的回憶。


佔亦凡:我家的老物件

在爺爺家的門好有一件奇怪的東西,沉重的黑色籌碼,棕色的竹竿,上面還有奇怪的文字,反正我看不懂竹竿的頂端,還有一個黑色的農大的鐵鉤子,鉤子右邊還有兩個不同的繩子,真是奇怪!

我不要問爺爺:"爺爺,這是什麼?是釣魚竿嗎?"爺爺笑着說:"這個不是叫魚乾,而是一杆秤,它是由稱錘,稱鉤,提繩,稱杆以及鑲嵌路內不易脫落的秤花組成。"這個東西的存在有很多年了,"這可是咱家的老物件,千萬不能弄丟啊!"

我認爲稱杆的稱花雖然不起眼,但卻非常有用,雖然只是一個個小點點,但是對於我們家來說確是誠信的象徵,在客戶買東西時可以準確的看清有多重,雖然每次提起來有些喫力,但是誠信必須在。只要誠信在心,稱東西沒得問題。

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最主要趁還流傳了一種美德,那就是:誠信。


季晨揚:我家的老物件

夕陽西下、蛙聲亂起、涼風縷縷,門裏飄出了裊裊炊煙……

走近廚房,面目被一大堆濃煙籠罩,飯菜的香味混雜其間,循着白煙,來到一口大鐵鍋前。它安穩的躺在臺竈上,渾身泛着一片漆黑的光澤。朝裏望去,他的身軀着實龐大,向下凹去一個渾圓的大洞,深沉,散發着神祕的色彩,這口大鍋很早便在這了,數十年,早已被飯菜磨得光滑發亮。

從前,次次望着一盤盤香氣四溢的佳餚從中端出,便對它充滿了嚮往,現在雖很少見到他,但它那古老的身影能依舊在我腦海裏清晰的浮現。或許他龐大的身軀早已裝滿了一家人的溫暖與關心,那些芬芳經久不散,大鐵鍋內燒出的是令人流連忘返的回憶,歲月變遷,它的容貌也變了,但站在他面前的人的心靈的溫暖與親情卻不變,甚至是一次又一次的升溫,變得堅不可摧。

圓月爬上還有餘熱的天空,飯菜也被端上餐桌,晚風襲來,吹散了炊煙,喫着喫着,大鐵鍋的味道依舊沒變……


劉紫翔:我家的老物件

黃昏將至,夕陽的餘暉,如今思悄悄地給大地上披上,天空也如打翻了紅墨水。姥姥的縫紉機正運作着……

曾經回家過年,在姥姥的老屋裏擺着一個老舊的縫紉機湊近細看上面早已生了鏽,姥姥有時會坐在它面前拿着布輕輕擦拭了。

我曾經問過都這麼舊爲何留着它。姥姥笑笑爲我講道:“當年家裏窮,光你姥爺幹農活,根本養活不了你母親他們三個,所以才湊了錢買了臺縫紉機,我也學着縫紉給家裏補貼些,這比針快多了,每當家裏衣服破了就能補補再穿。這一晃它也算是跟了我20多年了。現在條件好了,不用捱餓它也算是下崗了。”陽光照在姥姥慈祥的臉上,姥姥的眼角似乎閃爍着淚花。畫面在我腦海裏一幕幕閃過,姥姥輕輕踩着踏板。

黃昏已過,踏板聲在我耳邊響起,那臺縫紉機依然在老室裏靜靜的躺着,與姥姥相伴……


邱宇辰:我家的老物件

提起老物件,還真沒多少。但有一件,被老媽珍藏已久。

這是十八年前,老媽的結婚禮服。酒紅色的絲綢上繡着一朵小巧玫瑰,幾顆小珍珠點綴着。燈光下輕輕擺弄禮服宛如被水晶包裹着,閃閃發亮。也許是審美的不同吧,我一度認爲這件衣服又土又老氣。

媽媽很珍愛這件衣服時常將“這件衣服是我另一個人生的開始”掛在嘴邊。每年夏天,媽媽總要將這件衣服拿出來反覆曝曬。我們總共搬了三次家,這件衣服卻一直被媽媽保護的完好無缺。

聽媽媽說再買這件衣服,之前他一直因爲價格原因猶豫着。最後還是外婆替媽媽做主,將這件衣服買下。外婆說“人的一輩子就只有這一次婚禮,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我再一次看向那件禮服,心中滿是感動。

至此,媽媽這件“價值不菲”的禮服珍藏至今,成爲我們家衣櫃裏的老物件。也許多年後,我打開媽媽的衣櫃,這件老物件依舊在衣櫃顯眼處掛着,讓我感觸萬分。


季詩淇:我家的老物件

我家的老物件當屬那塊富有年代感的藍印花布了。 藍印花布,素雅高潔。藍越舊越美它是自然給予的顏色。

早在幾千年前,藍印花布便流入古人們的日常生話中。藍印花布起源於秦朝,它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工藝印染品。藍印花布的圖案取材於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戲劇人物,但更多的是由生活中的動植物和花鳥組成的,它寓意着吉祥所以人們喜歡用它來編制衣服。

藍印花布的美,就在於它是人工扎染、扎蠟。並非機器統一批量生產,每塊布都統一相同,看上去很死板。而手工的藍印花布是色塊有粗有細,是一種人工不可做到的柔和美和不同美。



李曹陽:我家的老物件

外婆家有一個儲物間,放着外婆的“心肝寶貝”。

那次我和媽媽爭吵後,我把自己關在儲物間內。滿屋子的老物件映入眼簾,兩個漆木箱子疊在一起,一個大衣櫃靠在牆角,窗臺下一臺熊貓牌縫紉機上放着一盞洋油燈,滿身灰塵!已經好久無人問津了。

我走過去坐下來,撫摸着縫紉機上細膩的花紋,彷彿看到了外婆腳踩踏板,爲這個家縫縫補補不停勞作的身影。這時我的雙腿竟不由自主的踩着踏板,機子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我越踩越興奮,齒輪也越轉越快,這時一陣敲門聲把我驚住了,跑去開門。

原來是外婆來看我了,她一眼就看見她的“心肝寶貝”在轉動,看着我笑了,“你個搗蛋鬼這個你也玩,這可是外婆的陪嫁品,跟着外婆40年了!你媽媽的衣服,你的尿布都是這臺縫紉機做出來的,它可是我的“心肝寶貝”啊!”

時間再久,縫紉機這個老物件永遠是外婆的心頭愛!


楊釗:我家的老物件

奶奶坐在一臺“蝴蝶牌”縫紉機前,先是搖起了最末端的閃着銀光的輪盤。搖了一會兒後不斷踩着踏板,放下輪盤,雙手扶在衣服上,緩緩地向前推,讓針頭有條不紊地在衣服上穿插着,不知不覺中,一條褲子已縫完。

這麼多年還記憶猶新。

奶奶跟我講過,過去家裏窮,買不起像樣的書桌,父親就只能坐在縫紉機前寫作業,這也算是他的另一個作用吧。

很久之前,奶奶用這臺縫紉機幫父親做衣服。我出生後,奶奶也用這臺縫紉機給我做過衣服,可隨着時間的推移,縫紉機越來越無用,被蒙上了一層白布。再將它翻開時,銀色的輪盤已失去了光澤,整臺機也變得破敗不堪。也許有一天,他會被放在博物館的展櫃裏吧。


徐依雯:我家的老物件

在老家,櫃子裏總有一個白色笛子擺在那,每次回爺爺奶奶家都能看到,那笛子上長滿了皺紋,都上年紀了,卻依舊完好無損。

自打我記事一來,這個笛子便就伴隨着成長,雖說我不會吹,但爺爺會,每當爺爺吹起笛子的時候,我總會不禁跟着跳起來,或許是條的太歡了,就連喫飯了都不知道。

笛子上佈滿了皺紋,還有點髒,可我卻不嫌棄,是它陪伴了我的童年。爺爺總會跟我說,這笛子年紀都快趕上他了,都可以叫他爺爺了,你別看它是老物件,可是就這笛子吹出來,我不是吹,肯定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

我贊同爺爺的話,因爲每當笛聲響起,我便也放鬆下來,不再有任何顧慮,做好一個聽衆,閉上眼睛,享受着一刻。

我家的老物件——笛子,雖說不值錢,但它卻始終陪伴着我,伴我成長。現在,我長大了,它,也完成任務,獨自一人在櫃子裏待着!


顧貝爾:我家的老物件

今天要來說一說我姥姥的一件“寶貝”,那是伴隨她幾十年的一塊上海精工手錶。

記得早幾年,媽媽送給姥姥一塊手錶,姥姥說:“你這什麼手錶,還是我的這塊好看些。”我湊上前一看,一塊老掉牙的很有年代感的手錶映入眼前,我當時就疑惑的問:“姥姥你這塊什麼表啊!錶盤都有些模糊了!那有我媽送你的這塊好啊?”

這時姥姥不緊不慢的推了推鼻樑上的眼睛說,你來,我給你好好介紹一下,我坐在了姥姥身邊,姥姥把表小心翼翼的託在手心,你可別看它舊,這塊手錶可是我上學那會,你太姥爺買給我的,那時不知有多少人羨慕呢!都這麼多年過去了,它都沒有壞過,錶帶也跟新的一樣,時間準着呢!

是啊!我在想姥姥帶的不僅僅是一塊手錶,可能也是一種情懷,每個人也都有自己所珍惜的事物,就像我姥姥,現在還帶着屬於她自己的“寶貝”。


韓季香:我家的老物件

社會在發展進步中,家裏的東西也在更換中,唯一沒動的是我家的老物件――縫紉機。

這臺縫紉機是陪伴我長大的,它存在的時間很長,從小學到初中,我時刻注意着它,看看它,我便想起了奶奶在機前工作的身影。

在上小學時,每次放學回學,我都會衝進陽臺,每每都會看見奶奶在縫紉機前縫着衣服,雙眼緊緊地盯着手上的活兒,雙手一邊推着,雙腳一邊踩着。有時,也會遇見斷線的情況,但她還是一臉鎮定,開始再一次穿起針來。

但因爲奶奶的眼睛不好,穿針對她來說太難了,一上午都在忙着穿針。我空閒的時候,也會幫奶奶分擔。

現在好了,要買衣服到處都有,再也不用縫紉機了。我家的老物件大都也消失了,但唯獨這臺縫紉機還一直陪着我。

   

季陸欣:我家的老物件

提起老物件大多數的家裏可能都有 ,我的家裏也有那麼幾件老物件 ——老式縫紉機、書桌 、大木桶……聽媽媽說這些物件比她的年齡還大 。

在我記憶裏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臺老式縫紉機。記得小時候,總能看到奶奶坐在縫紉機前,縫補一些東西。比如給我做上幾副小袖套或是幾雙小手套。每次奶奶用縫紉機前的時候 ,我都會坐在她的旁邊 ,靜悄悄的,看着奶奶似乎很輕鬆的用腳踩着踏板,那踏板發出“踢塔、踢踏”聲,心生疑惑的說:“奶奶,你踏了這麼久了,腳不會累嗎 ,怎麼不換一個電動的呢 ,奶奶看了看我,笑了笑並沒有說什麼。

柔弱的燈光照射在她的臉上,奶奶的臉上總是呈現出一幅慈祥的笑臉。每一次我都會很期待她給我織的東西,其實老物件不是一件東西,是歲月的見證,是愛的傳承。


張希語:我家的老物件

在我記憶中我家的老物件可能就是那臺多年沒用過的縫紉機,那還是我奶奶年輕時花大價錢買的第一臺縫紉機。在當時剛剛流行,所以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是算高的一筆支出了。到現在它大概也有幾十多歲了,因爲是奶奶留下來的,所以到現在我們也沒有將它賣出去,而是一直放在儲藏間中,精心呵護。

到現在, 我也沒有看見我母親用過,可能也老久了。還有一個原因是後來家裏又買了一臺半電動的縫紉機。如果有些縫縫補補的小東西,那老縫紉機應該也還能用。

不說這東西很貴,但卻在當時也和很流行了。也算是奶奶留下的記憶了,我們會好好愛護它,讓這個老物件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能是一個令人回憶的東西……


邱子軒:我家的老物件

秋意正濃,微風正好相見的空氣略帶着幾分溼意。“嘎吱,嘎吱......”房間內傳來一陣陣親嘴的聲音,沿着聲音尋去,原來是奶奶在做鞋子,想來,這臺縫紉機也陪伴奶奶走過了20多個春秋。

自我記事記,奶奶就與這臺機子相依相伴,而我也曾是這臺機子的受益者,比如說布鞋都見證着他的歲月算得上是我們家的老物件兒了,走進細操漆黑的外表,下一個個圖案熠熠生輝,針尖也被擦的閃亮亮的,一旁的木質縫紉臺卻早已溝壑縱橫,也許這就是歲月的足跡,照奶奶的話講,這就是她的第2條命。

這就是我家的老物件——蝴蝶牌縫紉機,歷史的見證。


王一:我家的我老物件

我們家有個特別老物件,也是小爺爺的寶貝——板鷂。

這板鷂可是他的寶貝,是他的心頭肉。想當年他把板鷂放在倉庫裏,那裏的鑰匙他便親自保管,而我就只能在門縫裏看着那板鷂身姿。

板鷂在空中飛舞,發出陣陣嗚聲,這就是板鷂與一般風箏的區別。板鷂爲男通特產,上面裝有數個大小不同的哨子,在空中飛行時會發出不同的聲響,就像是多彩的空中交響樂。每次小爺爺放板鷂,我肯定在場。

小爺爺之所以這樣愛板鷂,一是因爲他從小和板鷂長大,積攢了多少年的情懷,他最老的板鷂,年紀比我爸還大。他說他年輕的時候一開始是自己買材料,親手動手做,後來年紀大了,手頭也寬裕了,就買高質量的成品。那些板鷂的花紋紅如漆,綠如翡,藍如天,十分美麗。

一晃幾十年,那板鷂被前些年被我借去給學校當了展品,還沒拿回來,至今下落不明。


宋宇豪:我家的老物件

十月一日,我在老家樓上寫作業時候,看到塵封已久的老木櫃打開了,我懷着好奇的心情,打開了櫃子。

“嘎吱"一聲,櫃子開了,我被眼前的景物嚇了一跳,厚厚的蜘蛛網掛在上面,積的灰都靠有一釐米,在厚重的灰塵中,模模糊糊的看見一些小物件,上面還整整齊齊放了幾個盒子。

我隨手拿出來一個,用布擦掉厚重灰,輕輕打開,這是一個木頭小盒子,裏面是奶奶以前的嫁妝,我放在邊上,又拿出另一個盒子,慢慢打開,裏面是幾封信和一些小銀元,我打開發黃的信件,雖然我不大看得懂,但我知道,這是太爺爺的。

我輕輕放下,又去裏面拿東西,“叮”,不小心將一塊大洋掉到櫃子底子下,才發現拒子角落有個小盒子,我拿出來,打開,裏畫是一些小錢,估計是家中的存款吧!

我細細看完了一遍之後,又把盒子放了回去,輕輕鎖上門,讓這多年的記記隨着時間再次沉封櫃子裏。


楊雨儒:我家的老物件

“這是‘老八件’,你大姨的銀嫁妝——我媽媽傳給她的。”媽媽將這個貌不驚人的小東西高高舉起,無不自豪地說道。

夕陽的金粉撒下,金屬的光澤閃爍。

歲月爲它鍍上了一層斑駁的銅色,亮麗的銀白隱藏其下,但歲月沒有磨平它的棱角,當年風光依稀可見。

“老八件”,每一件,都盡顯工匠精神。花紋細膩,仿若有云海湧現,又伴着百花齊放;浮雕精緻,似是龍飛鳳舞,又有鯉魚躍龍門。

它彷彿一個歷經滄桑的美人,即使歲月變遷,時代更替,那刻在靈魂裏的美是永不磨滅的。

一個母親對她女兒獨一無二不捨和愛,凝在了這小小的“老八件”中。


張靜書:我家的老物件

推開隔絕歷史與現代的門,掀開紅褐色的鍋蓋,那印證了歷史的竈臺,因爲“老”,給了我家的感覺。

第一次在外婆家見到竈臺,見慣了電器的我異常驚喜。想到現在家家戶戶使用的電器,濡染着歷史氣息的竈臺倒是難見。兩口又大又黑的鐵鍋鑲嵌在磚頭壘起的竈上,成堆成捆的柴火整齊的擺在竈臺後的狹小空間,一張小板凳放在中間,被歷史氣息緊緊環繞。

望着外婆坐在竈臺後,加着柴火,還不時用那把小小的蒲扇扇着風。貪婪的火苗肆意的舔着鍋底,柴火的燃燒奏響了“噼裏啪啦”交響曲,絲絲白霧從鍋中溢出,連這老物件都沾染上了香氣。

回望“歷史”,再見“今朝”。雖然現代化的電器給我們帶來了便捷,但始終是冰冷的,還是家裏的老物件,有着煙火氣。


曹佳穎:我家的老物件

陽光灑在街角,點點昏黃斑駁了我的心。走進家門,我看到了兒時如出一轍的擺件,紅色的樟木箱,老式的電視機,泛黃的收音機裏傳來悠揚婉轉的黃梅戲。

漸漸地,我的記憶開始回籠,思緒開始變得清晰起來。記憶兜兜轉轉,回到了原來的起點,卻是物未舊,人先老了。

那次,奶奶回憶起舊時光,心血來潮給我講了,那紅樟木櫃子的事情。那個櫃子原來不是我們家的,是我的太祖奶奶從別人手裏買回來,給奶奶當陪嫁品。那時候花了50塊錢,很公道,貴的時候要賣200塊錢。想想那個年代的物質生活,沒有你們現在喫的好啊穿的好啊。這箱子是一代一代傳了一百多年,放衣服放進去是不會蛀的,那張櫃子現在還可以用。

我們往日許多美好的時光都留存在回憶裏。唯一值得回望的就是留在記憶深處、不能忘懷的老物件。


徐烯煒:我家的老物件

在我老家,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擺着一副不起眼的照片。雖然照片不是和引人注目,但照片後面,藏着一個菸斗。

這個菸斗是我爺爺的爺爺留下來的。這個菸斗是鐵製的,上面有一些鏽痕,又好像是銅質的,看起來十分老。我想這一定十分有價值,果然不出我所料,爺爺跟我說,這個是用來抽菸的,我十分納悶的問他:“這東西還能抽菸”,他點了點頭。說着,他將菸斗的,一頭塞到嘴裏,在另一頭處放下了一些煙火,拿了一隻火柴滑出了火焰,點燃了菸斗下方的煙口,過了一會兒,只見爺爺吸了一口,然後吐出了白煙,我驚歎道哇:“這還真是煙!”

之後我走到一片空地和弟弟玩耍,爺爺坐在門口,抽着那隻煙,吐着白煙的同時,眼角流下了淚花,我想可能是爺爺想他的爺爺了,在他眼裏,他可能看到了他的爺爺,正坐在她身邊給她講故事呢。


顧葛佳:我家的老物件

奶奶的那臺縫紉機,可謂是我們家最老的物件了。

那天,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奶奶正擦拭着一臺佈滿灰塵的縫紉機。縫紉機主要顏色是白色,上面還有藍色的花紋,旁邊是一個可以轉動的圓環,下面還有一塊腳踏板,當腳踩在上面時,縫紉機就可以運作了。

我好奇地問奶奶:“這臺縫紉機怎麼來的?”奶奶欣慰地笑着,出神地看着這臺縫紉機,給我講起來關於它的歷史:

它從奶奶年輕的時候就陪着她,到今年已經有30個年頭了。在當時,家裏那些破了的衣服,都是用這臺縫紉機補好的,而且,奶奶當時還會秀一些好看的圖案。

現在,奶奶不怎麼用它了,奶奶偶爾會做一些簡單的手工活。

隨着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各種東西都有了機械化的樣子,這種老式的縫紉機也不再出現。此後,它便成了我們家最老的物件。


陳楚涵:我家的老物件

“以事有代謝,往來或古今”,祖輩總會留下一些歷史的遺蹟。今天,我在儲藏室裏找到了它。

“爸爸,這是什麼?”“這是你曾祖父留下來的《水滸》大型連環畫,想當年我可是看着它長大的,還把它當寶貝呢!”父親入神的捧着書,彷彿陷入了童年的回憶中。“是嗎?原來它還有這樣的過去啊。”

接着父親遞過來的書,我自言自語道。書側的水滸連環畫總目赫赫在目,《九紋龍大鬧史家村》、《豹子頭林沖》、《三打祝家莊》……三十個小故事如同奇妙的精力帶我遨遊着廣闊的故事藍天。翻閱書本,每本都有精美的插圖,更不可思議的是,插圖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神態動作都刻畫得惟妙惟肖……

即使是塵封已久的老物件,也無法遺忘它歷史的光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