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是一種高貴品質

今天是國慶節放假最後一天,這篇讀後感,可以說是我放假七天來的收官之作。

我剛打開簡書“關注”欄目,一位署名“一莖春光”的作者,發表了“謙虛是什麼”的文章,立刻引起我的注意。

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一莖春光的女兒在國外的小學上國際班,起初是學希臘語,後又在老師的建議下,改學英語,兼而學法語,德語。一個小女孩(我不知道具體加入的是哪個國籍),一下子能學習這麼多的語言,用我們東北話講,真是太厲害了!

這個女孩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法語的成績較爲薄弱,因此,考慮到不想讓女兒在法國讀大學,她想讓女兒放棄已經學完四分之三的法語。在與老師溝通後,卻得到老師的堅決反對。老師的理由是:依我三十年的教學經驗,你的女兒進步很快,成績肯定能趕上來。於是,女兒的母親就放棄了原來的想法。老師的自信,給她的女兒以極大的鼓舞,在以後的學習中,她女兒的法語作文,常常被視爲全班的範文,向同學們展示。這樣的結果,讓作者大喫一驚,原來想讓女兒復課的打算,顯得十分多餘。通過這件事,給女孩的母親以極大的震撼。一向以謙虛爲底蘊的母親開始懷疑自己的“謙虛”是對還是錯。

我們先不去評論對錯,讓我們先回顧一下中國的發展歷史,你就會發現,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哪個階段不是在謙虛和自信的兩輪驅動下發展到今天的。縱觀當今世界,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五千年曆史一脈相承,文化傳承有始有終。再看看其它幾個文明古國,哪個不是支離破碎,有始無終。雖然我國在近代的二三百年被西方超越,而在其餘的漫長歲月裏,中國無論在經濟、文化和科技上,有哪個國家敢與中國相媲美,中國的文明燦若繁星,把世界帶入了文明社會,這是誰也不可改變的事實。

近代的中國是走了一段曲折之路,由強勝逐漸失去了優勢,這完是由清~政~府閉關鎖國和西方侵略的雙重因素造成的。建國後,覺醒的中國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在改~革~開~放短短的四十多年時間裏,不斷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學習管理經驗,大量輸出優秀人才,目的就是一個,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趕上和超過現代的西方國家。而今天,這個願望離實現的距離越來越近,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中國今天取得的成就,就是在中國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民族~自信的基礎上,上上下下,戮力同心,敢於拼搏而換取的。中國的發展速度爲什麼日新月異,就是中國人民始終抱有一顆謙虛謹慎的精神,始終有一股努力拼搏的幹勁,始終有隻爭朝夕不屈不撓的韌性,纔有今天的繁榮景象。

誠然,東、西方的教育模式有差異,東、西方的文化也有根本的不同。但是,這一點不影響東西方交流。世界本來是多元的,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要虛心地向世界各國學習,國家的強勝就指日可待。

近幾十年來,國家支持和鼓勵一部人走出去,去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但這並不意味着把西方的理念和西方的的價值觀,不加思考地生吞活剝,全盤照搬過來,我們應採取的方法是: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爲我所用。

現在有些敵~對~勢力,他們見不得我們中國經濟高歌猛進,見不得我們超越他們,千方百計地在阻撓我們,給我們添亂,目的是想阻礙我們的發展,壓制我們的進步,他們的隆惡用心可見一般。

我們學習西的東西,並不是把自己改造成真正的西方人,而是利用西方的某些優勢,爲我所用。無論如何,不管你發展到什程度,一旦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會對你嚴加戒備,甚至限制你的人身自由,這是無數個事實所證明了的,我不必展開。

對於有天賦的孩子,就像作者的女兒,我們作家長的,應該放手讓孩子們多學一些東西,博採衆長,不必急功近利。我們不能總拿自己的思維模式,一味地套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們輕裝上陣,在大風大浪中去搏擊,讓他們自己在搏擊過程中去尋找快感,這纔是我們作家長的正確選擇。

多學一種語言,就是爲孩子多開闢一條通往廣闊天地的道路,就爲孩子多打開一扇心靈之窗,致於孩子在未來能不能成爲一個棟樑之材,那還要看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但它絕不是一種單純的工具,看它爲誰所用。

再看看最近幾年,有少部分國家,百般刁難我們,聯合攻擊我們,這不是簡單的語言衝突,而是文化和思維上的衝突,僅從這點看,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停留在語言和技術上,還要多關心一下孩子們的思想動態,防止他們走錯了方向,這一點極爲重要。

我始終認爲,不管是誰,不管怎樣,等到學成後,最終回國,報效袓國,報效人民,這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樹高千尺總有根,船行萬里終靠岸。希望走出國門的孩子們,都能爲祖國強大出一份力,發一份光,爲哺育你們的母親增光添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