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長紀實

1】

8月31日,小朋友到學校,獨自去教室,領課本,校服。獨自出校門,找到家長,回家。

8月31日下午,新生訓練。(練習持久站立,身體能定)

當時,有一張開學了家長們趴欄杆底下,爬上欄杆上面的照片走紅。真切的傳遞出剛剛將孩子送進全新人生階段時父母的牽掛期盼和焦慮。

這一天我請假去送孩子上學,看着他走進學校,看着他排隊,看着他們在高年級學生帶領下走進教室。從此,我就是小學生的媽媽了。


2】

9月1日,小朋友第一天上學,家長們第一天學習具體的接送規矩。書皮包書的方法很繁瑣,不會,臨時買的書皮尺寸都不對,我的心情很爆炸。

9月2日,小朋友第二天上學,因爲家裏情緒大爆發而遲到了。一早上哭了幾次。晚上忘記帶健康信息表回家。

9月3日,小朋友第三天上學,早上起牀遲緩爸爸發脾氣了,哭。小朋友出門忘記帶胸卡。

開學的第一週,孩子們,學校,老師,家長,多方都在磨合。開學前一系列的國家政策,一系列的學校通知和規劃,一系列的家長鬚知,學生須知。每個人都忙得焦頭爛額。

混亂之下和孩子相處很難和他共情。只想趕快命令他去執行。導致進一步不配合和升級。反思爲什麼這麼焦慮緊繃。

9月5日週日網上,線上舉行了年級家長會。會後又舉行了班級班會。整理了一下大概需要家長配合在家做的各種行動清單:

看到這麼多內容,我的第一反應是非常焦慮而且擔心的。按照平均一個項目10分鐘算,也要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我有點擔心我會做不好。

爲了切實做好這些任務,我下班先回家帶領孩子做以上項目。爲了量化成果,我打印了A3版本的國譽板式,做了記錄。


我翻了下教科書,發現從幾個字一篇課文到幾百個字一篇課文,也不過3個月的時間。感覺孩子們的學習曲線是非常陡峭的。我一瞬間有點慌。

早上和老公說我不知道我這樣陪他打卡,做記錄能夠堅持幾天。老公說你習慣就好了。我心想我也不太想習慣……我希望孩子自己習慣,我就做我自己的[哭笑]


3】

9月6日週一,新的一週開始了。

給孩子搞了A3國譽內頁打印給他做每日打卡 記錄。第一天的執行還行。但是還有很多匆忙的地方,和很多不確定的地方需要調整。看看這一週將如何變化吧。

9月7日週二,小學和幼兒園的差別開始顯現。一些班級已經正面直說孩子不足或者直接扣分、罰站了。

根據各個家長們閒聊的時候談及的信息整理,事件大多都小,家長態度千差萬別。不完全記錄如下:

①因爲課程表上沒有寫英語課,就把孩子整理書包裏的英語書拿出來了。結果第二天要早讀英語孩子沒有書,被點名批評扣分了。家長覺得只有孩子知道父母不知道,是導致這個問題的關鍵,認爲學校應該要和家長通氣卻沒有做到,有點生氣。

②填寫回執單的時候看見單子上寫着要撕下來只提交回執部分。就撕下來了。十點的時候老師通知不要撕下來要完整的交。又粘回去了。結果睡着後老師又說要撕下來的這條消息沒看見,帶去學校的時候發現沒有剪刀,傻眼了。

③小朋友課堂寫字那一本沒帶去,是媽媽拿出來的,兒子回來說他被罰站了。聽說他媽媽也是氣得夠嗆。

④二胎媽媽因爲微信看竄了,兒子放學時間看成女兒的,接她遲到了,老師通知在保安室。

⑤有小朋友因爲上課不認真,講話,被一頓訓。就在校門口,在家長面前訓的。家長表示很高興老師願意訓他,他能長記性。回到家裏大人又各種提醒,有助於養成習慣。

⑥一年小學生忘了帶筆文具.書什麼的,學校中午留這些小朋友在教室訓練,晚回家喫午飯,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不喫飯影響很大,很可憐。


這些事不討論是非與否,都傳遞出一個訊息:小學生已經不再是幼兒園那種無論做什麼都會被原諒被理解被包容的狀態了。他們要負擔更多的責任,更多的決策權利和隨之而來的後果。而父母們要學會知道他們已經不是小寶寶了,不再急着衝上去像牢記抓小雞的母雞一樣擋在前面。


4】

這幾天所有雞飛狗跳體驗下來,我的感覺就是,孩子挺好的,也挺適應的但是家長適應不良。最關鍵的就是家長對邊界的把控,比起幼兒園家長,小學家長的控制邊界要更退後一步。退讓出更多的區域給孩子。

其中最難的我覺得是父母對自己控制邊界的覺知,收回。包括看着孩子掉坑裏的那份勇氣。

之前我們家因爲小朋友上學的事情在家裏早間大爆炸,無非就是該不該強叫孩子起牀?該不該允許孩子經歷遲到?該不該讓孩子自己承擔遲到結果?

今天大家討論的“媽媽把書包裏的書拿出來導致孩子被批評”的事件中,其實也是邊界的暗示:父母應該退後一步,讓孩子自己收拾。如果多收了或者少收了你認爲該帶的不該帶的東西,父母是否可以拿出來?父母想拿出來是否該告知並獲得允許?

或許當父母學會守住自己的邊界,學會收回目光,收回“眼睛”,就能解決這份焦慮焦躁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