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45】“享受”还是“避难”?

我并不深刻了解他,只是在《西南联大英文课》一书中读了他的两个篇章《负重的牲口》《河之歌》,便有所铭心了,当然,我读的是中文文本,英文文本我是没有能力阅读的——这也是我这个60后的一个“心病”与“遗憾”。

后来,因无意中看到某专家推荐他的又一本随笔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再次兴趣于他,也就网购了他这本书。

他就是英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毛姆(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我以为,他是与鲁迅先生同时代的作家,并都有“弃医从文”的经历,所以,我将其看作“英国版的鲁迅”,在小说创作上,他们也确有相通之处,不过,他的名著《月亮与六便士》我还没读过,有待来日吧。

我现在正兴致于他这本“避难所”的书。该书由三个部分组成:怎样读书才有乐趣,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合计17个篇目,22.3万字。连一本书都不能系统地读完,还谈什么能力?这是我的读书“自我鞭策法”。由之,此书的阅读,是不会“半途而废”的。

怎样读书才有乐趣?我的答案是,乐趣地读书,乐在其中地读书,才有乐,但必须选择有趣的书来读。当然,这“有趣”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到书中“避难”,谁人会这样选择与作为呢?恐怕为数不多。又是避什么难呢?该是“贫乏”与“肤浅”之难吧?

我的读书,多是享受型的,享受与伟大思想的对话与交流。或许,到了老年,这“避难”的成分会多些吧,免于孤独、寂寞之难,不是“知音难觅”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