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瓦上霜要不要管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這個典故出自宋朝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比喻不要多管閒事,或者用來形容那些明哲保身的人。

魯迅曾對這句格言作過剖析:“教人要奉公,納稅,輸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閒事”。而對於壓迫者來說,他們一旦得勢,足以凌人時,他的行爲就截然不同,變爲‘各人不掃門前雪,卻管他家瓦上霜’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種現象,也時常會發現境界迥然不同的人。

就拿我們小區來說。我現在所住的小區,是十年前浙江金壇一位姓張的開發商開發的樓盤,在當初開盤時,可謂是我們本地當年的最大項目,受到當屆政府及市民的高度關住。經過兩三年的經營,因故中途放棄,從而留下了一堆亂攤子。十年過去了,小區業主仍然使用的是臨時用電,煤氣至今沒有接通,物業至今無人管理,部分公用區域被有些業主無償佔用。

由於今年雨水偏多,蒿草長的十分旺盛,再加上重新鋪電纜造成路面坑坑窪窪,每次下雨都會有積水,給業主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

我之所以在十年前選擇這個小區,主要考慮它與奧體中心只有一道之隔,小區的東面是本地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西面是市政府、公檢法機關,北面是一條貫穿市區的民興河,這樣的地理條件無論在哪個城市,都是夠吸引人的,更何況我還是一個喜歡清淨的人,自然得到我的青睞。

我在購買這個住宅之前,我一直住在老體育場的路東,後來,老體育場整片區域被萬達買下,三四年後,整個萬達周邊就成爲了我市最爲繁華的鬧市區。我住在這個鬧市區已有十五年,從早到晚,只要我走出小區,我所面對的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人與走交織在一起,行動起來極不安全,也極不方便。對這樣的環境,我早已厭倦,幸好我在多年前早有心理準備,才搬進了我現在住的小區。讓我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區至今也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老的問題沒解決,天老爺又給我增加了新的煩惱。我每當下樓都會發現,在樓門的左側,本來是塊綠化地,卻被三個年青人改造成了停車位。而在停車位與一樓之間的只有兩米寬、五米長的空地上,竟成了垃圾堆放場,蒿草在垃圾堆上長的肆無忌憚,這一點我倒能接受,而最不能讓我接受的是一樓的主人,就連自掃門前雪的起碼常識都不去親力親爲爲,何以去談他人瓦上霜呢。

自去年春天我搬入這個小區以來,每逢春季、夏季和秋季,我都會去關注這塊地方,只是今年的雨水太過於頻繁,我無心去打理它。恰好今年的國慶節長期,我所在的私企沒有加班,這給我創造了一定的機會。在前幾天,我趁地面乾爽一些,天氣又不太熱,我從小區一家超市借來一把平板鐵鍬,向這塊無人管理的荒草之地開始整治。由於長期不從事體力勞動,剛開始十分八分鐘內的一鏟一推一端,總算過得去,可是還沒幹過三分之一的量,就有些氣喘吁吁,身上出了許多汗,想把外套脫下,又怕秋涼閃着,只好體息一會,喘口氣,等汗消一消,恢復恢復體力,再接着幹。歇一會,幹一會,由於出汗過多,有些口乾舌燥,本想上樓去喝點水,又不願樓上樓下折騰,只好作罷。就在我拄着鍬休息的時候,有位年青小夥子開着車離我不遠處停下,他打開玻璃窗,主動與我搭訕,當知道我不是一樓住戶的時候,我從他的言語和表情中,看到了他對我的同情和讚賞,此時,我疲憊的身心,多多少少輕鬆了一些。

經過近一個多小時的辛苦勞動,這塊荒蕪的小地,露出了它本該應有的面容。就在我即將上樓之際,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女主人向我走過來,還沒等她開口,我就問,這是你家的房子嗎?她連連說:是,是。“這是在你家的窗前,也不收拾收拾?!”,我的話裏話外,多少有點責怪的意思。她見我滿頭是汗,身心疲憊的樣子,感覺有些不過意,訕笑地對我說,“這回利正了,大哥,讓你受累了。”在她的歉意下,我也不必再說其它什麼了,只覺得幹完後,心裏亮升了許多。

這次勞動,是我在這個小區身體力行的其中一次,儘管喫點苦,受點累,但我覺得非常值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