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歷史上的名門望族


2017年11月6日,我在辦公室見無事可做,於是,我從三樓乘電梯而下,順路到傳達室看看是否有我訂閱的報刊雜誌。我見值守孫女士早已分好的報刊資料,找到昨天發行的《營口日報》,順手翻翻刊登的內容。忽然,我在“史話”專欄中看到一排十分醒目的文字,題目是:《營口歷史上的名門望族(上)》,作者是時任營口市歷史學會理事長閻海。

一向神經敏感的我,立刻聯想起我曾經看過的《家譜》《清史稿》和網絡上都有明確記載的清初開國元勳“續順公”沈志祥,能否被列入其中?

我自上而下仔細看完後,沒有一點兒蛛絲馬跡,我把希望都寄託到了後續連載上。

由於當年我沒有訂閱這份報紙,也不知道哪個科室是否訂閱,更不瞭解連載的具體間隔時間,所以,打那以後,我每天上班後的第一時間都要去傳達室一探究竟。

我等啊等啊,就像在黑夜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急切地希望連載下文的出現。可是,一連五天,也沒見到蹤影,一次次帶着希望而去,一次次掃興而歸。

就在第六天,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辦公桌上的檯曆告訴我,今天是11月12日,我在處理完手頭工作後,我仍抱着一線希望,再次來到傳達室。

當我走進傳達室,還沒等我與孫女士打招呼,孫女士就把早已準備好的《營口日報》遞給我,我顧不上看頭版頭條,直接去找是否有連載。

當我翻到第四飯時,那熟悉的銘記在心的題目終於出現。上篇是《上》,今天《中》。

此時,我從來看書都像老牛上路那樣慢慢騰騰,今天卻能一目十行,好像掃描機一樣,速度突然變快。

在《中》篇,第一個介紹的是“耿懷王”。當我看到“耿懷王”的時候,心裏就有種預感,這次連載中肯定有我們沈氏的內容。

我的這個判斷絕對是有依據的。

因爲,我每次查找和閱讀這段歷史資料時,“三蕃王”與“續順公”幾乎是形影不離,很少有獨自成章的時候。

果不其然,在介紹完“耿懷王”之後,“續順公”沈志祥的名字赫然在列。說句大實話,在虛榮心的驅使下,當時我即興奮,又激動,感覺滿身的血液直往頭上湧,眼睛一時有些模糊。

先輩啊,我終於在家鄉的報日上見到了您的大名,您的歷史功績沒有被人家鄉人遺忘,您的忠誠,在370多年後仍然被人傳頌。

緩過神後,我又開始放慢了閱讀速度,生怕漏掉一個字,哪怕是一個符號。我邊讀邊與史料相對比,看看是否吻合。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從初封“續順公”沈志祥開始,到最後一位公爺沈瑞昆,沒有一位反清復明之人,死心塌地的效忠朝廷,精忠報國,公爺沈瑞客死臺灣,其妻成爲烈女。

讀罷通篇,作者閻海先生能夠客觀公允向營口市人展示了遼東沈氏在明清易鼎時期及其以後的概況,及其對歷史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實屬難能可貴。

有鑑於此,我毫不吝嗇地把《中》篇有關涉獵遼東沈氏的內容再次展示世人,可以這樣說,這是我對先輩們的一種尊重,一種懷念。現摘抄如下:

“明清易鼎之際,遼東的明朝軍官和士人有很多人歸降了新興的後金政權,成爲清朝的開國功勳,這也反映出當時遼東漢人的政治取向和價值取向。滿清入關之初著名的“三王一公”就有兩位出自營口,即懷順王耿仲明和續順公沈志祥,“耿懷王”和“沈公爺”兩大家族也就成爲清初營口名副其實的貴族(有世襲爵位的家族)。

沈志祥是明末蓋州衛周家堡(今屬大石橋市周家鎮)人,也是毛文龍屬下軍官。毛文龍死後,據守海島的明軍內訌,沈志祥擁兵自立,後被皇太極招降,封爲公爵,在地位和待遇上與“三王”沒太大區別。清軍入關後,沈志祥在湖南軍中病逝,無子,由其侄沈永忠襲爵。沈氏爵位傳襲爵四任三代,至沈瑞時,值“三藩之亂”,沈瑞被叛將囚禁,押往臺灣,因策劃爲清軍做內應不幸事敗身亡。清廷爲表彰沈瑞的忠義,在其家族中選取了從侄沈熊昭繼續承襲公爵。沈氏家族的墓地位於今大石橋市周家鎮東家堡村北山上,殘存的墓碑現埋於地下。”

上面兩段文字所述內容,皆可在《清史稿》等相關歷史文獻中找到出處。


以下內容是我從網上摘錄下來的一位歷史問題研究者關於本族沈氏的相關內容。

題目:清"藩王沈當家"指哪位歷史人物(2013.11.16)

“沈永忠系第一代續順公沈志祥的侄。沈志祥去世後,由沈永忠襲爵。在後金崇德三年沈志祥歸順後金時,沈永忠是沈志祥的副將,隨其叔父沈志祥投後金。崇德四年九月被授予世職。順治七年五月清廷派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分道出師兩廣,也令沈永忠率部將總兵官許天寵、郝效忠等將領征討湖南。順治六年郝效忠派參將馬如松領兵抵禦南明孫可望軍,戰於託口,俘獲南明的將領李應元等多人。順治八年許天寵及阿達哈哈番張彥宏、護軍統領宋文科等擊敗了南明軍隊,俘獲了南明將領席世賢等一百另七人、降了牛萬纔等二百五十六人、兵一萬八千人。隨後,南明將領孫可望攻陷了沅州,郝效忠派遣守備吳進功等分別屯軍要塞作爲準備,自己親自率軍攻下南明軍佔領的梨平,屯軍在四鄉所。孫可望見清軍兵寡,便率軍突襲攻打郝效忠軍,郝率軍力戰,郝因馬失前蹄被執,孫不屈服被殺。沈永忠得知孫爲國盡忠,上報朝廷,予以撫卹。沈永忠率軍退保湘潭,下令將士奮勇抗敵、堅守險要、同心協力、固守疆土,不準輕戰、不準退縮。當得知桂林被南明軍攻陷,孔有德戰死的信息後,沈永忠下令屯軍寶慶,與總兵柯永盛合軍固守寶慶。順治十年二月朝廷授予沈永忠剿湖南大將軍,鎮守湖南。順治十一年南明孫可望軍攻陷湖南的沅、靖等州,並進攻辰、永二州。沈永忠還軍長沙。被給事中魏裔彈劾,奏稱:沈永忠手握重兵,望風逃遁,喪失國土,誤國有罪,應當治罪。順治十二年清廷議政王大臣議:沈永忠喪師失地有罪,罪當斬,但考慮來降有功,免死奪爵。皇帝同意了議政王大臣的意見,沈永忠被奪去了公爵。順治十七年皇上覆命沈永忠爲掛印將軍,鎮守廣東。康熙初年又命駐守潮州,當年卒。

他的叔叔沈志祥是第一代續順公,祖籍遼東(即現在的遼寧省大石橋市周家鎮周家村)。沈志祥的叔父沈世奎(又沈冬奎)原系明朝總兵毛文龍的副總兵,因沈世奎的女兒嫁給毛文龍爲妾,因此深受毛文龍的信任。明朝崇貞年間,袁崇煥任遼總兵,毛文龍被袁崇煥處死,由沈世奎繼任總兵。後金征伐朝鮮時,因朝鮮是明朝的屬國,明派兵援助朝鮮,沈世奎也參加了援朝戰事,沈世奎在戰場上戰死。沈志祥當時在沈世奎屬下爲副將,收留潰散的官兵,索要沈世奎的印信,監軍不給。沈志祥便自任總兵鎮守石城島。明朝派兵征討沈志祥。後金崇德二年(1637年)九月,後金皇太極派使臣招降沈志祥。崇德三年二月,沈志祥遣部將吳朝佐、金光裕到後金請降,此時皇太極在奎屯布刺克守獵未在京城。受到留守京城的諸王的盛情宴請,並給了沈志祥大批糧草。沈志祥率軍民來到安山城,後金令沈志祥駐守沙河堡待命。隋沈志祥來歸順者有九名副將、八名參軍、十八名遊擊、三十一名都司、三十名守備、四十名千總、二名諸生、二千五百軍民。皇太極守獵還京,命大學士胡球、承政馬福塔等人犒勞沈志祥,並令沈志祥在鉄嶺、撫順兩地中選擇一地爲屯軍之地,沈志祥願在撫順屯軍。崇德三年七月皇太極授沈志祥爲總兵官,賞給蟒衣、貂、猞、狐、豹等衣物和弓、失、鞍、甲、胄、駝、馬等。先由禮部宴請,後由皇帝宴請,由各貝勒陪宴。在離京回駐地時,百官送出城五里外,又進行宴請。崇德四年正月,封沈志祥爲續順公。同年九月皇太極授給沈志祥侄沈永忠及部將許天寵等二十八人爲世職。

崇德六年十月沈志祥參與和配合了皇太極攻打明朝在東北的重鎮錦州的戰役,崇德七年從錦州回到盛京,沈志祥所率部歸屬漢軍正白旗。順治元年(1644年)沈志祥參加了在山海關攻打李自成軍的戰役。清軍入關後,沈志祥率軍追擊李自成至慶都。沈志祥回到京師,受到皇帝賞給的朝服。當年十月皇帝在皇極門宴請凱旋諸王大臣,沈志祥也在宴請之列,並賞給鞍馬。順治三年皇帝授孔有德爲平南大將軍徵湖廣,沈志祥率部隨從。順治五年湖南平定,皇帝賞給沈志祥黃金百兩、白金二千兩。順治七年沈志祥卒。沈志祥無子,由侄沈永忠襲爵。”


下面的內容重點介紹的是沈志祥的故居。

沈志祥故居現位於北京東城區香餌衚衕,明朝屬教忠坊,稱香衚衕。清朝屬鑲黃旗,乾隆時稱香兒衚衕,宣統時稱香餌衚衕。1965年將新安號、中扁擔衚衕併入。《宸垣識略》載:“一等續順公第,在香兒衚衕。”《順天府志》載:“國初沈志祥封續順公。”

續順公沈志祥是明清之交大變革人潮中的一員,是極少數被記載下住址位置的一員。

香餌衚衕東側路北已是全新建築,向西前進100米左右通過樹木能看出當年衚衕的大致格局。

香餌衚衕南側還有若干老建築,不少掛着保留院落的小藍牌。

香餌衚衕北側是商品樓房。看有的樓牆上刷“土兒衚衕XX號”,有的是“香餌衚衕XX號”。查資料,土兒衚衕在香餌衚衕以北,已拆除,現以這些樓的樓號顯示曾經存在。

續順公沈志祥現在很少有人瞭解了。在明、清轉換之際,大體同於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祖大壽、洪承疇等。


《沈志祥傳》

(?-1648)遼東人,毛文龍所部沈世奎從子,清初將領,續順公。

沈世奎本市儈,倚女爲文龍妾,橫行島中。累遷副總兵。及黃龍敗沒,明以世奎代龍爲總兵官,鎮東江。時旅順已破,尚可喜又以廣鹿島降,世奎勢孤甚。後三年,太宗伐朝鮮,因移師克皮島,世奎戰敗,率舟師走,我師從之,副總兵金日觀戰死。登萊總兵陳洪範來援,不敢進,世奎亦戰死,志祥時官副將,收潰兵保石城島,欲得世奎敕印,監軍者靳弗予,遂自稱總兵,明發兵討之。

崇德二年九月,太宗遣使齎書招志祥。三年二月,志祥遣所部將吳朝佐、金光裕詣盛京上疏請降,時上方出獵奎屯布喇克,留守諸王與宴,使貝勒杜度等轉粟迓志祥。志祥自黃石島至安山城,杜度等令駐沙河堡待命。從志祥降者,副將九、參將八、遊擊十八、都司三十一、守備三十、千總四十、諸生二、軍民二千五百有奇。上獵還,命學士胡球、承政馬福塔等勞志祥,且令於鐵嶺、撫順自擇屯軍所。志祥言原駐撫順,畀以車騎,令率所攜軍民往。至,復爲具屋宇,庀服物,俾得安處。七月,上聞志祥所攜軍民有亡去者,遣學士羅碩等諭其衆曰:“爾曹航海來歸,以朕能育爾曹也。朕不能育爾曹,任爾曹亡去未晚。爾曹初至,朕適出獵,故未及加恩,爾曹何去之速也!朕蒙天眷,朝鮮已平,蒙古、瓦爾喀諸部皆附,惟明僅存。倘天覆垂佑,以明畀我,爾曹將安之?爾曹雖逃,爲諸邊邏卒所得,不免於殺戮,朕心實所不忍。今後毋更逃,有貧不能自給者,朕爲撫育之。”志祥入謁上,上御崇政殿受朝,授志祥總兵官,賚蟒衣,涼帽,玲瓏鞓帶,貂、猞猁猻、狐、豹裘各一襲,撒袋、弓、矢、雕鞍、甲、胄、駝、馬。初宴禮部,再宴宮中,命諸貝勒各與宴;及還鎮,遣官送五里外,復賜宴。四年正月,封續順公。九月,授志祥兄子永忠及所部許天寵等二十八人世職。六年十月,命率所部助圍錦州。七年,師還,分賜俘獲。旋與孔有德等合疏請以所部屬烏真超哈,志祥隸正白旗。


續順公世襲表:

第一任續順公沈志祥,順治元年,從入關,逐李自成,至慶都。上至京師,賜志祥等貂蟒朝衣。十月,上御皇極門宴凱旋諸王大臣,志祥與焉,復賜鞍馬。三年,授孔有德平南大將軍,徵湖廣,志祥率所部從。五年,湖南定,賜志祥黃金百、白金二千。尋卒,無子。

第二任續順公沈永忠,志祥兄之子。順治六年二月襲。十二年,緣事革。

  第三任續順公沈永興,永忠從弟。順治十二年六月襲。

  第四任續順公沈瑞,永忠子。康熙九年四月襲。二十年十一月,在福建全家殉節。

  第五任續順公沈熊昭,瑞叔父之孫。康熙二十四年十月襲。

  第六任續順公沈之義,熊昭子。康熙五十九年七月襲。

  第七任續順公沈鐸,之義子。雍正三年三月襲。

  第八任續順公沈定文,鐸子。乾隆十九年十二月襲。二十三年,緣事革。

  第九任續順公沈廣文,定文弟。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襲。

  第十任續順公沈德通,廣文子。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襲。

  第十一任續順公沈玉山,德通子。道光四年襲。

  第十二任續順公沈善佑,玉山子。咸豐十一年襲。

  第十三任續順公沈瑞昆,善佑子。光緒十四年襲。


行文至此,我僅代表我的家庭及晚輩們,對研究、宣傳和宏揚遼東沈氏的人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