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厙到南厙

中午就餐的地方是南厙。

爲啥選南厙?因爲這個地方既可以滿足味蕾享受,還可以隨意逛逛,賞美景。關鍵是,雅庭和舒庭都沒去過。

我很驚奇,南厙這個有名的地方,她倆竟然沒去過。雅庭姐說,只聽說北厙,也去過一次,南厙沒聽過,沒去過。舒庭說,她先生每天上下班都經過南厙,時常嚷着要帶她去看看,可惜一直沒有實際行動。

如此說來,我帶她們去南厙,來對了。

南厙,是東太湖邊的一個自然村,以前是漁村,因爲地理位置極好,(松陵到太湖的出入口),外來船隻在此聚集,避風,過夜,以至於店鋪林立,繁華熱鬧。南厙古時叫簡村,“簡村帆影”是松陵八景之一。

隨着交通業的發展,水路運輸漸漸式微,南厙的商貿經濟趨於冷落,甚至不爲人知。但是,南厙依然保留着一些古蹟,比如石橋、城隍廟以及傳統美食,野鴨、臘肉等。

出生北厙的我多次去南厙,無論白天還是晚上,無論原汁原味的過去還是整修一新的現在,去得多,瞭解得也多。

最早去南厙是因爲好友向紅的夫家在南厙,我們稱之爲:北厙人嫁到南厙。一行人跟着向紅在南厙喫飯,夜遊南厙。後來,文學社採風,陪吳儂老師遊走,朋友們聚餐……我又去過多次,而且都是深度遊,走遍村裏的角角落落,包括主河道與太湖交接處的“龍頭”,南北向河汊的“龍爪”。

這次去南厙,發現又有大變化。環境美了,人少了;河水清了,漁船沒了,連河埠邊裝着魚蝦的尼龍網袋都不見蹤影。

所有的民居無論新的舊的都被裝修一新,路邊種滿了鮮花。

走進一家種着大石榴樹的院子,裏面冷冷清清,完全不是多年前顧客盈門、需提前幾天預約訂座的景象。找了找,才發現主人在小餐廳裏獨自喝酒。沒有其它生意。

我們的午餐選在這裏。老闆見只有我們三位女食客,提不起精神,淡淡地說:你們先去逛逛,半小時後再來。

廊棚,廊棚下的蔬菜籃子,小矮凳,多麼熟悉的場景!可惜隔壁的老式理髮店不在了。

晴好天氣,曬芋艿、山芋、芝麻,甚至曬銀杏果,這些鄉村氣息纔是我喜歡的。

河邊裝了石護欄,原有的舊牆粉刷一新,美女和貓狗都在牆上竊竊私語。


上圖,百年的大楝樹被掛上了紅燈籠,遠遠望去,以爲是柿子,其實真正的柿子在下圖。

我們的午餐二葷二素四個菜,人均不到100元的菜價讓老闆很是不屑。原本還想買回野鴨,但是中午喫的半隻還有多餘,說明什麼問題呢?

曾經的野味已經消失,最美的永遠留存在記憶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