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钱去哪里了?


最近儿子远道而来,心中想弥补失去爱。

从9月10号到10月10号,一个月期间花费6千多!重新梳理一下花的过程:

第一,他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和巧克力一盒165元,他说他喜欢这是毫不犹豫的买他要买鞋子,一双399只要他喜欢就买……他说想吃什么肉吃什么菜,毫不犹豫的去买。

第二,他口袋没钱!每个礼拜我就给500,不知不觉地转了3千现金。依然他叫没钱,后来综合了解原来花呗欠款,他用现金去还花呗。

第三,他想出去聘请他的同学一起就餐

他说他们一次性都可以吃三个汉堡,而且要肯德基品牌的,他想请同学一起吃,每个礼拜都想去,那么就满足他。

但我心里仍然有疑问?像花钱严谨的自己顷刻间乱了方阵?

答案原来是因为心理账户的反应。

后来全面盘点人们最容易花钱的心理账户?

我想应该有三个:意外所得账户,也就是常说的“来得容易去得快”;情感维系账户,也就是常说的“谈感情,伤钱”,和零钱账户,也就是常说的“指缝大的人,漏财”。

比如:

最让男人花钱的心理账户是“面子,义气”,

最让女人花钱的心理账户是“美丽,孩子”,

最让老人花钱的心理账户是“健康,不孤独”,

最让父母为孩子花钱的心理账户是“成绩,成长”,

最让孩子为父母花钱的心理账户是“孝心”

……

这种心理账户的应用,在商场上比比皆是。比如客户在购买东西的时候,商家会送一些实物作为回报或者以食实物的诱惑,让人们走进商店,从而引起购买欲望。

那么这种心理账户在职场上应当如何应用呢?

就比如我们经常将一些薪资直接加到员工的账户上。都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但是如果购买一些小恩小惠,他们就觉得心里面非常的温暖温馨。所以后面针对这一块我可以大胆的运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