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六书理论(下)

四、形声

许慎给的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就是用一个表示意思的部件放在旁边,然后再拿一个字过来表声音,这样的字就叫形声字。

他举了两个例子:江河

这个“江”又不念工,怎么能是形声字呢?

如果听过粤语,就会知道《上海滩》的歌里面,怎么唱的呢?“似大江一发不收”,是“似大gōng不是大jiāng”。

我们古代的形声字,它要造的话是怎么造的呢?

有一种办法是加声符。本来是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后来我们再给它加上一个表声音的东西。

鸡,它左边加上那个奚表示声音。

裘,本来是个皮衣,衣加上毛毛,表示这个毛毛在外面,穿的那种皮衣就是裘。后来我们给它中间加了个又,表示声音。

星,本来三个小圆圈表示星,我们再加上一个生字,表示声音。

齿,本来口里面画上齿就是齿,我们到金文里面。已经给它上面加了一个止,来表示它的读音。

网,里面加上逃亡的亡。

凤,它的右边加上一个凡字。

埜,中间加上予。

在,它加上一个士做声符。

福,本来这个字就读作fú,但是有的这个福字,在旁边加上一个北,做它的声符。

还有的形声字是加意符,也叫加形符。本来已经表示这个意思了,为了让它的意思表现更明显,给它旁边再加上一个形符。如

兄,上面一个口,下面一个人。这表示一个人跪在那里。张口在念念有词,在祝铸。后来在它左边加上一个示。表示跟祭祀相关,跟神鬼相关。

申,它就像闪电的形状。后来加上示字旁。

它,就是一条蛇。后来左边加上个虫huǐ做意符。

北,后来在下面加上肉。

礼,本来是一个豆。里面放了玉器,因为古代有把玉器作为祭品的。礼器,也加上示字旁,就是我们现在写的礼。

还有的是把这个形符改成声符。如:

何,就是一个人扛着一个像锄头一类的东西,后来就把像锄头一样的东西变成了可。

昃,表示太阳歪的。太阳倾斜的这个。在金文里面这个歪着头的人,它本身就读zè,那么就把它那个形符大,变成了声符仄。

聝,一个戈,把耳朵砍掉了。后来把这个戈换成了或,表示它的声音。

还有的字是叠加声符,形符或者饰笔。

禽,之前也讲过,一步一步的加上一个“今”做声符。然后又把下面的加上饰笔,慢慢变成我们现在这个擒拿的擒。

五、转注

转注,它到现在还是有很大的争议。不过肯定的是,它不是造字法。

我们在《说文解字》里见到的转注的例子,基本上就是两个字互相解释。如:

老 ,考也,考,老也。

六、假借

《说文解字》的定义:“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今长是也。”

意思是本来没有这个字,但是语言里面有这个词。我要把这个词给说出来。就找一个已经有的字把它给表达出来。

有人说很难理解,我们现在举个例子,比如说南方方言:

武汉话里面有个sa,一般用在这个句子的尾巴里面。就是你去sa,你来sa,这个sa怎么写呢?在网上看有人写成撒东西的撒,还有人写成塞东西的塞,还有别的写法。

我们看看《诗经》时代怎么用的?

《诗经.小雅.采薇》里面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sa,雨雪霏霏。”

《诗经.周南.汉广》里面说:“汉有游女,不可求思sa。”

好像这样一读,味道马上就出来了,比读成sī要好多了。

这样读有没有依据呢?

汉代的毛亨是怎么给《诗经》作注的呢?

毛亨说:“思,辞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思”在这里面是个语气词,是个虚词,它没有多少实在的意思。

武汉现代方言这个sa正好是这样。而《汉广》正好是描写了武汉这个地方。所以汉有游女不可求思sa。这个思就是一个假借。它就是借我们文字里面已经有的思念的思,来表示这个语气sa。

这个六书理论产生之后影响很大。但我们很多汉字是不好归类的。比如像甲骨文里面的两个字。

尿,一个人他前面有小水滴。

屎,一个人后面画了几个小点儿。

表示什么意思呢?实际就是人类的两个常见的行为。一个尿,一个屎。那么是把它们归到象形呢?还是把它们归到会意呢?这个很不好归,也有人认为还是指事。

所以六书理论,后来就有人提出改造。

南唐的徐锴说:“六书为三耦。”就是三对的意思。

清代的戴震说:“四体二用。”就是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是造字法。假借和转注是用字法。

我们现代学者唐兰,有三书说,象形、象意、形声。

陈梦家(象形、假借、形声)裘锡圭(表意、假借、形声)又对唐兰的三书进行了发展。

这节课讲了很多会意字和形声字。可能有人会发现一个小问题。有的字原来很简单,后来却又加上了别的偏旁。比如说云变成云,

网变成罔。

正变成征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这是不是初中高中学的通假字呢?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它们都不是通假字。那它们是什么呢?请看下面两讲古书中的用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