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之 一觸即發

文|幽然釋

“傷人一千,自毀八百”這樣的事情無論是古今中外都在反覆上演,歷久彌新。

就如上學年,半數以上家長組織的“彈劾教師”事件,雖然是以多數家長聯名及圍堵校長的方式,取得了“階段性”勝利。這學期開始,校長特意從總校區調來了一位資深的教師授課。

曾經“羣情激憤的家長”爲此在羣裏沾沾自喜,標榜爭取的利益。然而一些“冷靜的家長”卻嗅到了一絲不安的氣息,這件事的後續遠沒有想象得那麼簡單。

新學期更換了新的任課老師,一些學生家長不滿原先老師的教學質量,直接買房調離學校,而曾經在我面前逞“口舌之快”的家長也默默轉學了,這點上還是挺令人舒心的!

一個全新的羣體開始了新學年,開學一個月有餘,教師與家長的互動少得可憐不說,還有任課老師不加入學校羣,發佈消息只是通過學校平臺,對於後續的交流完全沒有交集,就連一句家長問候的話也說不上。這難免讓人想入非非,肆意揣度。

任課老師的“避之唯恐不及”,着實令人費解。但是,靜下來,仔細回想一下。古話說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人心都是肉長的,難道原先的老師不和新來的教師交流一下工作經歷嗎?難道校長不會和新來的老師交代一下思想工作嗎?這一交流,這一交代,也難免讓任課老師心存芥蒂,做起事來束縛了手腳,任何一點做不到位都會惹來一片非議。

雖然說,好老師很重要,但是學習本身在於學生自己的能動性,家長不能把希望全部寄託在老師一個人身上。課堂上老師只要做到盡心竭力地教授知識,課後就是學生自己的加深和鞏固了。

對於教育部的“雙減政策”,已經遏制了學校繁重的學習任務,老師也不能違規操作,否則,就是“丟飯碗”的事兒。其實,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彼此之間多理解多體諒總是能緩和老師與家長的隔閡。

然而,就在昨天,一位家長又開始在學校羣裏“怒懟”任課老師不加羣無互動。“憤懣的家長”揚言要去找校長解決問題,試圖威脅教師妥協退讓。家長羣裏又多出了“其他聲音”來懟這位家長,眼看着“脣槍舌戰”一觸即發。

還好,班主任力挽狂瀾,果斷撤回了“其他聲音”,及時止戰,化解了矛盾,同時也表示無懼家長尋找校長理論的堅定立場。家長羣裏瞬間安靜了下來。

一場風波總算平息了,但也能看出交流與溝通的重要性,說開了就敞亮了。問題不解決,始終是一個“結”,而解鈴還須繫鈴人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