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时间--迭代出自己的生活

上周读了一本书叫《创造时间》,先不要被这个题目吓到,我觉得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是,我们虽然没办法无故增加时间,但是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创造时间技巧:挑选、检验和重复的方法,来创造一种更适合你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叫《创造生活》更贴切一些。

它刚好契合了我和小伙伴们最近一个月培养的睡前习惯--睡前覆盘,即:决定哪些策略可以延续使用,哪些要提炼或者摒弃。

我们总能看到身边的效率大神,他们勤奋、自律、早睡早起的伟岸身影,觉得自己太渺小。反思自己,今天的自己又精准的荒废了时光,不要慌!

书里提出一个观点,每一天都是尝试的机会!事实上是,效率大神也并非天生如此,自己迭代出来的体系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每次想到人生不能存档重来我就觉得很郁闷,觉得真不好玩。这本书用清单式的方式,给你一条一条做尝试,选择那些有意思的策略。

“创造时间的第一天,建议你每个步骤试用一个策略。一个用来创造重点项时间,一个通过改变对分心物的应对方式来集中注意力,一个用来保持活力。”

一、重点项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感觉实在是太有意思了,这种感觉游戏感十足,把“创造时间”的方式分成三大块,第一是我们必须清楚今天的重点项,把注意力放在令人满足并且重要的成就上。

长期目标有助于引导正确的大方向,但是不容易享受这个过程。短期任务不可或缺,但是缺少中心点就很容易被遗忘。

所以最终,很多前人提出介于长期与短期目标中间的这一环,它叫“重点项”。

好的重点项是听从直觉,选择紧急的、愉悦的或令你满意的事项作为今天的重点项。

二、聚焦

全身心关注当下。

集中注意力,是我们一生不息追求之要务。

这里列举几个聚焦的方式:

1)给分心的事物创建屏障;

2)把重点项分解成几个部分;

3)聚焦歌单;

4)定时器;

三、保持活力

这本书最有意思的是,它把保持活力一本正经地提出来。

作者认为,如果每天增加精力,那么由于身心疲倦而被浪费的时间就能转为重点项所用。毕竟你不是一个行走的脑子,电力枯竭的时候会感觉自己被掏空甚至抑郁。

所以这时候要懂得给自己充电,让自己休息充足思维敏捷,身体机敏而活力充沛!

作者列举了一堆方式,节选几个 :

1)动起来:20-30分钟的锻炼可以让大脑更好地运作、减压、改善心情和睡眠;从点滴开始,天天锻炼,尽可能地每天坚持。

2)吃蔬菜、水果、坚果和动物;(吃食物,别处太多,多吃植物)

3)善用咖啡因;

4)注重人际:找让你振奋精神的人聚一下(谈话、聚餐);

5)睡眠;

6)像孩子一样吃零食。(高质量零食,在身体和大脑需要的时候)

7)每周末去森林。

8)冥想。

9)不戴耳机,与人交流,或者安静下来。

四、反思

反思的方式很科学:

1)观察发生了什么;

2)猜想为何如此;

3)饰演验证假设;

4)衡量结果,看是否正确。

作者认为,一切事物的科学原理,从WD-40到哈勃望远镜,无不遵循这四个步骤。

作者继续把创造时间分解为三个假想:

“重点项”假想:想想看怎么设置更满足、更愉快、更有效率?

“聚焦”假想:什么事又分了你的神,如何能像光束一般集中注意力?

“精力”假想:想想史前人类是怎么生活的?

作者非常有趣的设计了覆盘的表单,我觉得非常靠谱,它非常科学地让生活不会那么无聊,把生活的三个位面配适了87个策略,你可以非常科学的通过实验结果,来测试最适合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毕竟改变管理并不总是容易的,因此,在回顾这一天的时候请尽量带着感恩的心情,即使很多事情不尽如人意,但是你的辛勤努力总会在某个时刻有所回报。

通过这样的小改变,我们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但是这本书更有意思的是,它启发了我对自己更有耐心,对孩子更有耐心。

毕竟我们需要花这么漫长的时间,去了解自己,找到自己保持聚焦重点项方式和保持活力的方式,那我们也可以用更长的时间,却了解孩子,理解他们,陪他们一起成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