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挂号引起的启示

前天上午,我到某中医院挂针灸科的号,我前面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正在挂号。我刚站下,就听见里面的挂号员跟他嚷嚷,“你再找找,再找找有没有1块钱?”老头翻腾完自己的衣服口袋,怯怯地说,“没有,没有1块钱了。”“那你有微信吗?微信可以刷卡。”工作人员不耐烦地问。“我没有微信,我不会用微信,”老头唯诺地答。“你挂1块钱的号,给我100块钱,让我找你99块钱?也不带点零钱来?”

待我听明白事情的原委,我在自己的包包里找出1块钱,交给老头。老头看了我一眼,张了张嘴,没说出什么,把钱接了过去,并对里边的人说,“这1块钱行吗?”里边的人看了我一眼,没有接老头的钱,从自己的手里数出99元,和老头的挂号单一并交给了老头,老头转身又把1块钱还到了我的手上。

老头走后,那个工作人员还在唠叨,“挂1块钱的号,给我100块钱,让我找99块钱,也真是的。”在她一遍遍叨唠的同时,给我挂了号。我把挂号单交到王主任助手(一位女医生)的手里,女医生往电脑里输时,发现挂错了号,把此王主任挂成了彼王主任,“阿姨,您挂错了,这是另外科的王主任。”我取回挂号单,重新排队挂号。这次我把女医生刚刚给我的王主任的名片和我的医保卡一并递了进去。挂号时,那位工作人员仍在跟她刚进屋的同事叨叨,“刚才那个老头,挂1块钱的号(按北京医保规定,60—65岁以上老人,在基层医院挂号,自己掏1块钱;65岁以上老人挂号自己不掏钱),给我100块钱,让我找99块钱,真是的。”

重新挂号后,我又回到王主任的诊室。女医生边在电脑上操作边说,“她也不问明白是哪个王主任,就给你挂了。”我说她刚才正麻烦着,于是我就把之前的事情大体说了一下,这时王主任也进屋坐下了,王主任听后,笑着说,“您不也是老人吗?”我说,“我会微信支付。”王主任笑了,笑得慈祥和蔼,让人感到亲切温暖。我从王主任的笑脸上,感受到了他对老人的同情,和对某方面的无奈。王主任也是50多岁的人了。

事情过去两天了,可老人挂号的场面时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不仅对老人悲悯,也对医院工作人员的态度,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涩。这正应了那句话:“60耳顺”!人老了,人家说什么就听什么了,一点脾气都没有。

这事给我的最大启示:老人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尽量多学点知识,尤其是现在的网络知识,学不来复杂的,也要尽量学点简单的,起码能微信支付、滴滴打车等,千万别懒惰,觉得自己老了老了,学不会了,就放弃学习。如果不学,以后出门真得很难,打车也打不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