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內卷的To C,走向實體的To B

被譽爲「世界互聯網教父」的未來學家凱文·凱利,曾說“沒有一個人能夠實現人力可及的所有目標,沒有一項技術能夠收穫科技可能創造的一切成果。我們需要所有生命、所有思維和所有技術共同開始理解現實世界;需要技術元素整體去發明必需的工具,爲世界創造奇蹟。隨着時間流逝,我們將創造更多選擇、更多機會、更多聯繫、更多思想……這一切綜合起來將產生更多的善。

雲智能專家葉軍就拋出了與之奧義相通的一句話——科技肯定不是用來內卷的,而是用來升維的。如出一轍的,還有清華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說的:要花捲兒,不要內卷,在喫好喝好身體健康的前提下,要向外發展,開放發展,而不要內耗競爭、浪費資源。

過去幾十年裏,國內外的互聯網巨頭基本都誕生於搜索、社交、電商、衣食住行等生活和消費領域,那時的互聯網也被稱作消費級互聯網,即To C。但時下,互聯網正迎來多少年未有之大變局——舊燃料行將燒盡,人口紅利漸次消失,ToC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內卷的漩渦當中。

在此背景下,擺在互聯網面前的選擇就是四個字:向新而行。凱文·凱利就曾預言,我們將見證互聯網3.0的誕生,與之對應的是新的操作系統。這樣的新操作系統產生的生命週期,需要三個階段:

1.0版本的是文件之網,是信息數字化,會用超鏈接技術把所有知識網絡化

2.0版本的是人類之網,會把人類的關係、人的行爲連接起來,形成了所謂的社交網。

而3.0版本的,則是世界之網,也就是The Mesh(聚聯網),會將萬物互聯。

萬物互聯,聯的是實體,當將產業接入,繼而催熟產業互聯網。互聯網要脫虛向實,以數字技術服務實體經濟,在當下已成共識。

如果說,以往佔主導形態的消費互聯網更多的是側重跟C端的連接,秉持的是流量爲王的邏輯,那產業互聯網的鮮明特點就是助益B端,比起強流量屬性的日活指標,它更關注的是將價值做深,更重視的是淨推薦值等。

如今,隨着服務實體經濟觀念的深入,產業互聯網的價值正不斷凸顯。揆諸現實,部分互聯網企業就在從線上平臺轉向產業中臺,從流量入口變成數字化接口,追求跟實體產業嵌合共生。這也是互聯網企業的進階之路。

科技要升維而內卷,需要依託互聯網企業的進階:內卷的本質就是爭奪存量流量資源,搶着分流量蛋糕;升維着眼的則是以創新爲槓桿,撬動增量價值,真正做大蛋糕——就眼下看,就是要將產業各環節數字化,形成新的產業協作、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體系,也激活數字生產力。這就離不開對To B業務的深耕。

在To B方面,早些年很多爲企業用戶提供配置、租賃和管理服務的應用服務提供商,算是探路者,但這很快被雲計算支撐的SaaS替代。

而那些SaaS生態集中地、自帶To B基因的在線辦公平臺,要面向未來,就該在推動數字技術向實、推進數字化普惠上發力,儘可能爲廣大中小企業提供開箱即用的產品,爲大型企業和組織提供行業化解決方案和定製化開發能力。

推動數字技術向實,不只要跟實體產業結合,讓企業成爲數字化紅利的受惠者,推進數字化普惠還得堅持和企業用戶做共創以企業用戶需求爲導向打磨產品功能,功能設計要貼合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深入企業的To B解決方案體系內,讓企業的信息同步、討論、決策、推進更敏捷,繼而幫助實體企業降本增效。

推動數字技術向實,推進數字化普惠,還得切中要害——企有所需,平臺有所應。近年低代碼開發平臺的蓬勃發展,就得益於對準了企業需求,強化了自運營配置能力不是幫企業做外包式代運營,而是利用生態賦能能力幫助企業實現自運營;也不是教企業怎麼自我管理,而是爲其提供可自運營的基礎設施

各行各業的數字化需求大相徑庭,企業自運營的需求也千差萬別,這就需要互聯網企業在To B棋盤裏正確落子,既要利用數字技術,讓組織保持敏捷,實現自湧現組織和扁平透明管理,也要將數字化塑造從組織協同層面延伸至業務場景,幫企業增加收入。

說到底,以數字技術深入實體經濟,以數字化普惠爲實體企業降本提效,用數字生產力激發產業互聯網的活力,隨之而來的,必然是產生更多的善。凱文·凱利希望科技幫助其他人找到自己的方式,使科技產生的福利最大、代價最小。結合當前語境,互聯網平臺要讓科技幫助其他人找到自己的方式,進而產生福利最大之效,還得向實而行,將自身變成通用底座,用科技創新爲實體企業增能,而不是向卷而生卻無形中加劇了內卷。

文.shzilc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