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碼賽道擁擠 生態聚合成爲破局關鍵

在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強勁推動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正在加速,對於軟件應用開發的需求也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這樣的背景下,低代碼平臺憑藉其獨特的優勢迅速崛起並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自2020年以來,低代碼領域已成爲投資熱點,至少有20家公司在這一領域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其中一些公司甚至成功地連續完成了多輪融資。

不僅如此,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在內的互聯網巨頭,以及在B2B服務領域具有深厚積澱的用友等公司,也紛紛涉足這一市場。他們既自主構建低代碼平臺,也通過投資和收購的方式,不斷擴大在這個領域的影響力。而在人力資源、協同工作、客戶關係管理等行業領域的多家公司,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低代碼平臺,以便更好地滿足市場對於快速、靈活的應用開發工具的迫切需求。

低代碼風起雲湧,中國To B企服公司正站在新產業風口之上。

 

從商業化落地方面看,目前中國低代碼廠商主要以兩種方式向客戶提供服務。

第一種是廠商以低代碼工具支撐產品或解決方案,直接面向企業客戶提供服務。在這種模式下,低代碼開發實質作爲廠商一種能力,廠商通過低代碼代替傳統寫代碼的方式,降低研發成本,提升軟件產品實施和交付速度。

這種商業模式的最大優勢在於可針對具體應用場景,直接解決客戶的需求,不過也存在較大侷限性:低代碼廠商實質充當了企業軟件外包商的角色,只不過實現軟件開發和交付的方式從原來寫代碼變成了低代碼。此外,由於不同企業需求各異,廠商爲某一個客戶開發交付的具體軟件應用也很難複用到其他企業,難以實現規模化落地。

越來越多的低代碼廠商開始嘗試第二種商業化落地模式——平臺化的發展路徑。在這一模式下,低代碼廠商強調自身平臺化屬性,通過招納合作夥伴,打造自身的生態體系。在產品交付方面,廠商可直接面向有開發需求的客戶進行交付,也可通過第三方開發商等合作伙伴實現交付。

平臺化的商業模式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平臺產品具備較強的通用性,用戶基於平臺即可按需構建各類應用。對於廠商而言,由於平臺不與具體需求綁定,因此更容易實現企業間的規模化複製。

其次,平臺型低代碼廠商聯合ISV、第三方開發商等合作伙伴,打造生態型平臺,可爲探索更靈活的商業模式打下基礎。例如,低代碼廠商可不直接面向客戶,而是通過平臺提供模板、插件以及拓展能力等,通過授權給合作伙伴進行交付,並從中收取授權費,商業模式更輕。

 

從早期的低代碼創業公司打造一款款軟件開發工具複用產品,再到如今巨頭入場推出低代碼平臺,低代碼行業已迎來了重要轉折階段——越來越多的低代碼廠商入駐以互聯網巨頭的聚合平臺,進行能力的開放和合作的互通,形成以聚合平臺爲中心、低代碼廠商圍繞的生態圈。

隨着平臺上廠商數量的增多,聚合平臺將承載更多廠商質量控制、產品交付服務提供、賬號體系管理等責任,幫助廠商們打通數據孤島和優化用戶體驗。

低代碼平臺和生態圈的快速構建,進一步激發了低代碼的企業應用潛力。聚合平臺的出現也爲廠商合作開闢新路徑,加入聚合生態能讓廠商獲得平臺的流量支持和應用開發的底層接口。沉澱足量模板和應用後,聚合平臺可通過客戶畫像和算法爲用戶提供個性化推薦,同時發揮普惠作用,讓不同崗位、不同能力的用戶都能參與企業數字化建設。

 

從賦能IT人員到業務使用者,從簡單應用到複雜應用,低代碼的空間會更加廣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