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爲什麼孩子會反覆要求家長讀同一本繪本?

爲什麼孩子會反覆要求家長讀同一本書?好巧,我最近剛好看了一批育兒專業書籍,找到了正確答案,就來分享一下我的所知所見所聞吧!

插圖來自《愛和自由》,孫瑞雪著

孫瑞雪在《愛和自由》這本書裏就提到了孩子喜歡重複聽一個故事的原因:孩子從故事裏吸收的首先是邏輯,然後是情景,最後是概念。

兒童的感覺、思維、智力、思想的最初發展需要的時間比較多,而且需要反覆多次。

蒙臺梭利說,“如果反覆進行練習,就會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反覆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

有過孩子的人或者接觸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喜歡重複進行一件事。爬上爬下在沙發上玩耍,搭好積木城堡了又馬上推倒重來,剛整理好玩具箱又故意倒出來重新整理…一遍…

最典型的就是聽故事。一般而言,我們大人看過一次的故事書,很少會重複再去看。可孩子不一樣,他們今天聽了這個故事,明天還聽,後天還聽,十天半個月都重複聽同一個故事,還堅決不讓換新的。

可愛多2-4歲的時候,這個現象就特別嚴重。每天重複講一個故事,我講得都有點視覺和審美疲勞了,問他,“寶貝,每天講同一個故事有點沒意思啊,要不我們換個新的?”

我搬出一大堆新書供他選擇,還費勁口舌地宣傳每一本童書的特點,結果可愛多連正眼都不瞧一下,只是瘋狂點名,要聽“以前講過的那本”。

“我就喜歡聽那本,不要聽別的!”鑑於可愛多“冥頑不靈”,沒辦法,我只好硬着頭皮繼續給他講重複了n遍的故事。

有一天,2歲半左右的可愛多突然拿着繪本跑到我跟前,信誓旦旦地說要給我講故事,讓我坐在他身邊認真聽講。我照做了。沒想到,目不識丁的可愛多看着繪本上的圖片,竟然一字不落地複述出了整本書上的文字內容。

這就是可愛多反覆聽同一個故事後,呈現給我的意外驚喜。我忍不住感嘆,孩子的記憶力真好,大人確實望塵莫及啊!

喫飯都要看《西遊記幼兒美繪本》

關於幼齡兒童這種一字不落的複述能力,“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先生稱它爲“喫語言”現象。

如果你常常給兩三歲的幼兒讀圖畫書,他們就會把整本書記下來,一字不差地記下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

日本有個非常有名的年輕女詩人,名叫俵萬智。她24歲時出了詩集,非常暢銷。讀她的詩集,確實能感到她語言能力的非凡。我非常想知道她的語言能力是怎樣形成的。

我讀了她的隨筆,其中描述了她兩歲時聽圖畫書的體驗。俵萬智每天都讓媽媽給她讀圖畫書,幾乎是反覆讀同一本民間故事的圖畫書,大約聽了幾百遍。三歲時的某一天,俵萬智雖然不識字,她看着圖,一字不差地把整本書都複述下來了,媽媽很驚奇。

只是在大人看來,一字不差地記住是令人驚奇的能力,其實這種能力就是兩歲到五歲的孩子特有的。到了五六歲就做不到這點了,就做不到一字不差了。2-5歲的孩子具有把語言完全變成自己東西的能力,這不是普通的記憶,這是一種更驚人的能力,我認爲只能把這叫做“喫語言”。孩子們是在“喫語言”,如果這語言使他們感到快樂,覺得有趣,他們就把它“喫下去”,變成自己的東西。

因此,孩子們上學以前,我們大人應該讓他們用耳朵去聽真正優美的語言,給他們“喫語言”的機會,這是一種寶貴的體驗。

孩子反覆要去讀一本繪本怎麼辦?

松居直先生的回答是:不要說連續幾天、一星期、一個月,甚至半年,只要孩子喜歡,都可以持續地讀同一本書給他們聽,這纔是繪本體驗的最高境界。

他還提出了陪孩子讀繪本的要訣:第一遍,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仔細閱讀,讀細節;第二遍,留意畫面的連續和變化,即故事的流暢性,完整性和喜劇效果;第三遍大聲朗讀文字。

爸爸給可愛多講《三國演義幼兒美繪本》

那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好繪本呢?

松居直對圖畫書的標杆性定義:圖畫書=文×畫。

我們給孩子選擇的圖畫書,文字、圖畫和主題必須契合統一。插圖應具有連續性,能充分表達故事內容,幫助孩子建構想象的故事世界。文字應富有文學性、詩性、韻律感,有助於培養孩子對語言韻律的敏感,並發展他們生動使用語言的能力。

我最近陪可愛多讀的《西遊記幼兒美繪本》、《三國演義幼兒美繪本》就特別符合優質圖畫書的要求。

左側爲《西遊記幼兒美繪本》、《三國演義幼兒美繪本》,右側爲成人版四大名著

說實話,作爲一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我沒有完整讀完過中國四大名著,一直覺得是件特別丟人,難以說出口的事。生了孩子以後,特意買了四大名著回家看,料想以後有機會可以給可愛多講講這些經典書籍。

《李卓吾批評本西遊記》內頁

可是,買來書打開後才發現,這些書根本不適合口述,更不適合講給孩子聽。文言文不僅讀起來拗口,聽上去也是晦澀難懂。而且這樣密集的文字連續讀下來,估計一回沒念完,我的嗓子已經冒煙、罷工了。

怎麼辦呢?我把這套厚重的四大名著“封印”回了紙板箱,重新開始搜索適合孩子閱讀的名著繪本。在朋友的推薦下,我找到了《西遊記幼兒美繪本》、《三國演義幼兒美繪本》。

《三國演義幼兒美繪本》內頁,草船借箭的故事情節

這兩套書的優點在於圖文並茂,文字簡短,通俗易懂,字大且有拼音標註,特別適合學齡前兒童跟家長親子共讀,小學低年級學生獨立閱讀。

一套書總共10本,每1本書有3個小故事,每1頁就2~3句話,基本上5分鐘可以講完一個小故事,15分鐘可以講完一本書。家長陪讀起來比較輕鬆、愉悅,不會特別有負擔。

《西遊記幼兒美繪本》內三打白骨精的場景

配圖以詼諧幽默的漫畫連續呈現,讓孩子閱讀繪本就像看動畫片一樣開心快樂。

故事簡潔,句子簡短,卻也不乏語言的美感。比如《西遊記幼兒美繪本》第九卷中,就有許多成語的應用,如涕淚齊流、金光四射、熱鬧非凡、一病不起、目瞪口呆、長生不死、斬草除根、東躲西藏、利嘴尖牙、深不見底、張燈結綵、興風作浪等等。

除此以外,每一本書後面還有問答環節和腦力大挑戰。可愛多最愛的就是自己偷看答案,再向我提問,“媽媽,孔雀收屏。(打一《三國演義》人物)”

“啊?你能把範圍縮小一點嗎?《三國演義》里人這麼多,媽媽還真的搞不清楚誰是誰?”因爲不熟悉三國人物,我只好請求可愛多提前透露一點點信息。

“桃源三結義裏的人物。”可愛多眼眶裏的小眼珠溜了一圈,給了一點提示。

“哈,我知道啦!是關羽,關上羽毛的關羽!”

因爲喜歡,可愛多這段時間每天晚上的固定睡前讀物就是《三國演義幼兒美繪本》和《西遊記幼兒美繪本》。爸爸認領《三國演義》,我認領《西遊記》,一人負責一套講解,以前專屬於我的孩子睡前陪讀工作量大大降低。

“圖畫書不是讓孩子讀的書,而是大人給孩子讀的書。”這是松居直在《我的圖畫書論》裏提出的讀圖畫書的基本原則。

父母的語言對孩子來說是最珍貴的禮物,孩子在聽圖畫書的時候是他最幸福的時候,因爲這時,他耳朵聽到的是父母溫柔的聲音,眼睛看到的是精美的畫面,腦海中形成的聲音和圖畫的合奏,在這樣一個幸福平和的環境中,孩子的語言能力就得以發展。給孩子讀圖畫書,使父母與孩子共同體驗同一個故事世界,從而獲得共通的經驗。這個共通的經驗不會隨着孩子的成長而消退,反而作爲一個快樂的精神紐帶永遠存在下去。

如果你的孩子愛聽故事,愛反覆聽一個故事,那就支持他吧!在這個音頻、視頻橫行的時代,父母的語言於孩子而言,是最珍貴,最有溫度,最無可替代的存在。

“媽媽,我最喜歡靠在你身邊聽故事了。你講的故事最好聽,比IPAD上放的故事好聽多了!”

注:圖片源於實拍。

本文由茶茶說道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簡介:持有語文教師資格證的全職寶媽,愛孩子,愛文字,愛做夢的80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