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之秦始皇本紀第六】閱讀摘記一

蘇緣:一直以來都想詳細閱覽史記。一則,爲了解中國歷史,好辨別歷史與經典小說的真實度;二則,爲充實大腦知識庫,使得寫作遊刃有餘。作爲一個終身以寫作爲趣的人來說,縱向閱讀歷史,深讀歷史,十分有必要,閱讀與練習並行,爭取寫作成品,上一臺階,再上一臺階。因身體欠佳,故只能以龜速閱讀。

《史記》作者簡介:司馬遷(前145-前87?),字子長,西漢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青年時代漫遊各地,觀賞名山大川,考察歷史古蹟,訪問故老遺賢,爲日後著書打下了基礎。三十歲以父蔭爲郎中,隨從武帝多次出遊。父死繼任太史令,得以遍覽國家藏書,繼承父志着手撰寫史書。天漢二年(前99)李陵兵敗投降匈奴,司馬遷爲李陵辯解,得罪下獄,被處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完成《史記》鉅著,不久去世。司馬遷博學多能,曾參與修訂《太初曆》。傳世論著除《史記》外,還有《報任少卿書》和《悲士不遇賦》。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三千多年的中國歷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史記》也是一部偉大的傳記文學鉅著,成功塑造了衆多歷史人物形象,結構富於變化,語言生動,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故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秦始皇本紀第六】摘記一

㈠、秦初並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韓王納地效璽,請爲潘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②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③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④荊王(楚國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⑤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爲賊,兵吏誅,滅其國。⑥齊王用後勝計,絕秦使,欲爲亂,兵吏誅,虜其王。

㈡、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

㈢、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於是急法,久者不赦。“五德”釋義:金、木、水、火、土

整句釋義:剛毅嚴厲,一切事情都依法律決定,刻薄而不講仁愛、恩惠、和善、情義,這樣才符合五德中水主陰的命數。於是把法令搞得極爲嚴酷,犯了法久久不能得到寬赦。

蘇緣曰:秦始皇平定韓、趙、魏、楚、燕、齊六國,採納廷尉李斯的法治,把法令搞得極爲嚴苛,“民族統一”由是始之,而敗跡,卻也可從中見端倪。秦始皇爲之後的民族統一,功與過,是可起到前車之鑑的。統一六國,結束分裂,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此爲功;而納法治、舍德治,摒棄仁愛、情義,全憑武力解決人性惡,又豈能真正統一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