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书法最好只练一本字帖吗


初学书法的人,要选定一种字体,欧颜柳赵,认一个师傅,然后选一本该字体有代表性的字帖,比如柳公权的《神策军碑》,或者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赵孟𫖯的字已经带有行楷性质,不算真楷书,所以初学者一般不会习练赵孟𫖯。

楷书要能写出个样子来,没有几年功夫是不行的,这个阶段最好不换字帖,天天写,天天练,把这本字帖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吃透,练习精准,做到间架合理,点划精良。至于章法布局,可以暂时不用太多考虑。

一本字帖,从入手到差不多写烂,那么这本字帖也就掌握的八九不离十了。

如果常常换字帖,就会给自己制造错乱,东一鳞西一爪,练出来的字也是四不像,不成体系。这样练字,显然事倍功半,练字本来就是笨功夫,如此练法,更是耽误时间,想练出个样子来,更是遥遥无期。

但是练字又不可能永远只练一本字帖,到了一定阶段,楷书有了相当深厚的功力之后,那就必须要多看字帖,不能局限一本。

不管你练的那种字体,比如柳公权,那么柳公权除了《神策军碑》之外,其他的字帖也是要好好看看,因为一本字帖再完美,毕竟还是有局限性的,收录的字也可能不全,笔意表达也有不够的地方。系统的把他的字帖都涉猎一遍,然后再有重点的去精修一两本,然后才算是登堂入室、稍有规模。

再往后的阶段,其他书法大家的,各种传世名帖,都应该有所了解,博采众长才能集大成。欧阳询的险绝、柳公权的刚劲、颜真卿的丰腴、赵孟𫖯的明艳,才能一一领略,化而为自己所用。

这个阶段,再入手其他字体的名帖,会很容易,都可以稍加练习,取其精华,慢慢就可以把最好的精髓融会贯通于自己笔下,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过程,是练到一定程度必不可少的必经之路。因此,不换字帖,始终练一本在这里显然是错误的说法。



有人说了,练字就只能练一种字体,从一而终。那就把字写死了,最多算个字匠,难成大器。

练书法的正确轨迹是先楷书,后行草。如果只练一本字帖,又如何能在书法道路上走的更远呢?

随着对书法的理解和自身功力加深,你对一本书法字帖的认知和体验也会随之变化,初始,喜欢真楷,后来喜欢行楷,最后迷恋草书乃至狂草。这个就像修炼武功一样,层次递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如果用上学来比一下,楷书入门就是小学阶段;选准一本字帖专攻,算是初中;高中就可以练习行楷,稍有成就入了大学,就可以涉猎行草。再往后硕士研究生阶段,那就专注草书多些。草书是笔墨线条的艺术,那是书法的至高境界。最后狂草,已经不光是书法,还融合了精神层面的很多东西,此境界,非炉火纯青不能及也。

若是普通书法爱好者,练习一本字帖,练好也就够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