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红旗渠》评弹2

“电视剧《红旗渠》主要角色林县县委书记用了林捷这个名字,为何不用杨贵老书记的名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旗渠,没有红旗渠就没有林州的今天,杨贵作为林县县委书记,他是红旗渠的代表,林县所有党员群众的代表,他代表着一个时代!”

电视剧《红旗渠》开播了,在红旗渠故乡林州,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都在热议这部电视剧。议论比较多的是杨贵的名字为什么没有用真名,似乎这是一个大的遗憾。老百姓不管你是艺术需要,还是创作的需要,在老百姓心中,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县委书记就是杨贵,县长是李贵。开始修渠,老百姓把书记县长叫“二贵闹太行”,渠修成了,老百姓把书记县长叫“二贵福太行”。在林州老百姓心中杨贵李贵和老一辈修渠人,就是他们心中的“神”。

谁为老百姓造福,无论何时,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就像当年杨贵同志在1990年5月9日回到阔别十四年的林县,整个人民路万人空巷,老百姓都想和杨贵老书记叙叙旧说说话,即使挤不到老书记身边,也都想踮着脚尖,看看老书记!杨贵老书记离世后,全县人悲痛挥泪!不约而同到红旗渠纪念馆吊唁。如今电视剧《红旗渠》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而且收视率排第一位,怎能不叫人怀念杨贵老书记,怀念为修渠而牺牲的英烈们!

就像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无论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无论发生在哪个地方,无论用哪个名字,用艺术方式表现出那一代人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其目的都是最大尺度去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回应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作为创作组也是做了充分调研,监制组也认真审视,才出炉了这部优秀的剧目。从央视一套收视率排第一位来看,整部电视剧是受到全国观众欢迎和好评的。

很多老同志说,那时候的苦比电视剧里演的苦,是的!艺术源于生活,又必须高于生活。把当年治水、找水、修渠、引水的艰难过程都真实反映出来,还原当时的苦难岁月,是老百姓的热切期盼。做到剧情合情合理,又出其不意,是影视艺术的本真要求。

“电视剧《红旗渠》评弹”发出后,看看部分网友的评论:

网友原**,你的评论观点认可,好的地方不再多赘,刚看两集就想出戏,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当时的年代慧珍的发型城市农村都不会有,只有旧社会上海外滩才会有;慧珍的发型慧珍的遗体放在了现在的太平间。吴祖念的住处安装上了机顶盒……林县农村什么时间才有了小推车?逃荒竞驴拉板车、人推小推车上山西,这些只有我们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骗年轻人可能没问题……

网友守**,说现在的太平间也就是说慧贞遗体放在了满墙贴有白瓷砖的房间,穿帮!

网友郭**,从投资的角度需要向张家港学习啊!

网友温叶画暖风,电视剧《红旗渠》我看了3集了,它虽然是以戏剧的形势呈现的,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振撼的真实的史实,剧里的主要人物应该用真名字,更有价值与教育意义。应该让子孙后代记住他们的名字。以缅怀他们。故事情节力求真实为好。

网友快乐的芒果,红旗渠,一个艰苦奋斗的历史!

影视艺术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就像平时所说的众口难调一样,每个人的审美情趣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同样一部电视剧,看了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个人的味蕾、嗅觉浓淡感受和敏感度不一,就产生了千差万别的评弹。凡是好的影视剧,对公共审美情趣差别不会太大,好的都说好,甚至好评如潮,无论如何评论,对于一个正能量主旋律的电视剧,《红旗渠》无疑是今年最成功的电视剧之一。

作为主旋律影视作品,越来越收到观众青睐,就像刚刚播出的电影《长津湖》那样,为什么票房高的惊人?就像已经播过的《人民的名义》,主旋律影视剧公共审美情趣在悄然上升,青少年一味追求欧美剧的时代在慢慢退热,回归到国人理性影视消费,从对家国情怀的萌动和唤醒,逐步使国人的聚焦点都悄悄转移到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上,这是弘扬正能量和唱响主旋律的良好开端,每个人都将会重新审视自我,都将会反求诸己观照自我,在寓教于乐中享受艺术之美。幸福的一切缘由首先归功于伟大的时代,享受艺术之美也是如此!

作者:大国工匠

2021.10.1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