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禪宗六大祖師

      禪宗,中國佛教著名宗派。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傳說菩提達摩爲創始人,被尊爲初祖,依次有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

      1菩提達摩(?~536),天竺(印度)人。公元520年,菩提達摩渡海東來。梁武帝信佛,聽說後將達摩迎至都城金陵(今南京市)。但二人對佛法理解不盡相同,話不投機,不歡而散。達摩毅然離開南京,乘一葉葦筏漂過長江北上,來到熊耳山下定林寺,在此講經說法,教化萬民。他被譽爲“西方聖人,東方活佛”,定林寺也因此名揚四海。

      2慧可(487~593),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達摩祖師感覺領悟佛法不夠,又去少林寺面壁9年。527年,慧可來到少林寺找到達摩。開始,達摩祖師只顧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談不上有什麼教誨。但是,慧可禪師並不氣餒,內心反而愈發恭敬和虔誠。這年臘月的一個晚上,下起了鵝毛大雪。慧可禪師依舊站在達摩旁邊,一動也不動,積雪沒過了他的膝蓋。爲了表達自己求法的決心,慧可禪師咔嚓一下砍斷了自己的左臂,並把它放在達摩祖師的面前。達摩祖師被慧可禪師的虔誠感動。531年,達摩傳衣鉢于慧可,慧可成爲二祖。

      3僧璨(約公元510年-606年)。在禪宗發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個重要里程碑。初祖達摩將禪法帶到中國,當時人們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時,人們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時纔是有信有修。僧璨對禪宗的發展,主要表現四個方面:其一,變面向達官顯貴爲面向下層羣衆;其二,變在都市城廓佈道場爲在深山僻壤佈道場;其三,變居住無常的“頭陀行”爲公開設壇傳法;其四,變“不立文字”爲着經傳教,精心著述《信心銘》,以詩體寫成,146句,四字一句,從歷史與現實,祖師與信徒、教義與修持的結合上,闡明義理,大開方便,應機施教。三祖傳教地位於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

      4.道信( 580-651 ) 俗姓司馬,河南沁陽人,少年出家,以僧璨爲師。617年來到蘄州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雙峯山大弘禪法。624年創建了中國禪宗第一所寺院——四祖寺,聚衆定居,墾荒自給。曾多次力辭唐王朝的召請,安居山中傳法三十餘年,門徒達五百餘人。付法於弘忍。

      5.弘忍(601—674) 俗姓周,湖北黃梅人,他在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道信常以禪宗頓漸宗旨考驗他,弘忍盡得四祖道信禪法。因爲四方來學的人日多,便在雙峯山的東面馮茂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即今天湖北黃梅的五祖寺,時稱他的禪學爲東山法門。 弘忍主張禪徒集中生活,自行勞動。他寓禪於生活,把搬柴運水,都當作佛事。又主張禪者應以山居爲主,遠離囂塵。這種生活的變化,使修行更加容易更加普遍,產生了深遠影響。

      6.惠能(638—713),俗姓盧,范陽(今北京大興)人。661年在湖北黃梅謁見五祖弘忍。五祖只令其隨從作務,劈柴踏碓。其時弘忍年事已高,爲選繼承人,命弟子作偈以呈。大弟子神秀偈雲:“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惠能口誦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以慧能深得頓悟要領,遂確定惠能爲衣鉢繼承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