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的“商業機密”

文/高  旗

        大家在現實生活中或各類媒體平臺上,看到許許多多的當事人(嘉賓),當向人們講述,自己的本職工作及如何參與市場經濟的活動,每當涉及到營銷具體內容時,會用“商業機密”一詞,來掩飾某些運營操作細節的。說白了,就是把如何把“成本價變相售到利潤價”的價格差別率給“屏蔽了”,不讓人們知道這裏透明度,更不希望消費者在此關鍵節點上有“知情權”。

        因爲,如今的廣大民衆,對這些大宗的商家及從業者們的“商業機密”一說,早已司空見慣和耳熟能詳,所以說,都有“適應性”或“抗體”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的清楚:買的沒有賣的精,只要人家沒有明顯的宰客行爲,咱老百姓消費時,多花出點零零碎碎的銀子,就當成你情我願的事兒,何必太效真呢。

        記得在十多年前的一個春節前夕,我和鄰居們搭伴去某水果店買水果。當回家後打開水果包裝箱時,發現擺放在上面一層的蘋果或桔子,那是又大又圓;可是底層的水果卻是又小又醜及腐爛的。更讓人可氣的,鋪在水果夾層間的紙殼上,塗着一層很厚的水泥物……

        有鄰居氣憤的去找水果店理論,水果店的老闆口喊冤枉,他說這完全是水果產地的果農或經銷商們的所爲。是的,水果店是無辜的。這算是“商業機密”吧?

        某市的質監局,幾年前查處一起食品造假案。一個在農貿市場賣各種鹹菜的商販,他家賣的韭菜花鹹菜,其成分一多半是摻入了粉碎的水稗草。這也算是“商業機密”吧?

        全國各地的城市差不多都有所謂的“古玩市場”,在吸引着衆多玩家和愛好者去光顧。筆者曾聽過許多經營者信誓旦旦的說自己的售品“絕對是真貨”或“是我家祖傳的” ……然而,對這些人的話,古玩愛好者們千萬別當真。馬未都說過:“……看到現在的文物值錢了,於是各地的古玩市場上 ’ 古物 ’ 多了起來,其實,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貨贗品……”至於能把“黃土變成金”的過程細節,應該是屬於“商業機密”吧?

        人們都聽說過“無奸不商”這句話,更多是通過真實的現實,驗證了這句話的精準性。

        我老家的飯館裏,都有菜碼大的規矩。每次回去,親友到飯館聚餐,點菜時,服務員經常溫馨提示:“別點多了,我家菜盤大。”的確這樣,四五個人就餐點了四個菜,末了還經常打包呢。可是,在我現在居住的城市裏,許多飯館的華而不實讓人很無奈。其盛菜餚的盤子是很大,可裏面的菜品僅一“小撓撓”而已……這已經像是無“商業機密”可言了!

        鄰居老王國慶節前收到好友送給的一瓶蛇酒,酒瓶裏泡着一條栩栩如生的小花蛇,是去國外旅遊帶回來的,說是對治療風溼病有奇效。老王很高興,他原來有腰腿疼的毛病。在前些日子,每次溜達時遇到老王,他都興高采烈的說“這蛇酒真有效果,我感到腰腿舒服多了……”

        昨天,老王卻說:“蛇酒喝完了,我拿出來那條蛇。你猜猜,那是條什麼蛇 ?是他媽塑料做的!”

        哎呀,難道這又是一樁“商業機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