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讀書筆記:把厚書讀薄!


我們對自己的無知使自己看起來就像一個“醒着的睡着的人”。形容形象。

他們被動的活着。不知道事物的構成、框架,不知道努力的路徑、方法,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能做什麼、最後會成爲什麼樣的人……

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覺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覺醒,真正的覺醒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立足長遠,保持耐心,運用認知的力量與時間做朋友;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是認知能力上的差異,因爲認知影響選擇,而選擇改變命運,

以上觀點是我模模糊糊的認識,被作者清楚的清晰的表達出來了,而且很到位。

在作者的文字裏,總是看到自己,找到自己。

從混沌到警醒,從迷茫到清晰,作者慢慢解開了“願望覺醒”和“方法覺醒”的祕密,知道了如何激發和保持自我提升的內在動力,如何變苦澀的毅力支撐爲科學的認知驅動。

這也是本書要介紹的重點。介紹激發保持內在動力,用清晰科學的認知做內驅動力的有效管用的好方法。

解決個人成長困惑,作者成了成長諮詢師。

“現在”永遠都是開始的最好時機。

勵志例子——“摩西奶奶”76歲開始學畫、80歲舉辦個人展,王德順79歲走上T臺,褚時健74歲開始創業種橙子……就算你今年60歲,他們仍可以對你說:“孩子,彆着急,你至少還有20年可以隨時重來……”


我們的大腦

1.爲了適應陸地生活,爬行動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腦”。本能腦也稱爲原始腦、基礎腦、鱷魚腦、蜥蜴腦,或者乾脆叫爬行腦。

2.哺乳動物的大腦裏發展出一個獨特的情感區域(邊緣系統),腦科學家稱之爲“情緒腦”。在哺乳動物中,猴子經常被人類當作觀察和實驗的對象,因此情緒腦通常也被稱作猴子腦。

3.人類從哺乳動物中脫穎而出,在大腦的前額區域進化出了“新皮層”,產生語言、創造藝術、發展科技、建立文明,新的腦區稱爲“理智腦”,喜歡稱它爲理性腦或思考腦。

年代久遠的本能腦、相對古老的情緒腦和非常年輕的理智腦。

理智腦比本能腦和情緒腦力弱小。

1.理智腦年齡最小。

大腦層年齡

2.理智腦在大腦出現時間最晚。三層大腦分別在2歲、12歲、22歲左右發育成熟,算起來各階段時間相差約10年。

3.本能腦和情緒腦擁有近八成的大腦元神經。距離心臟近,優先獲得供血。

4.本能腦和情緒腦掌管着潛意識和生理系統,運行速度極快。

因此,理智腦對大腦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我們做決定常常依靠本能和情緒。

今天雖然西裝革履地坐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大樓裏工作,但本質上依舊是那個爲了生存而隨時準備戰鬥、逃跑或及時享樂的“原始人”。

作者刻畫的理論知識入木三分,深得我心,引起深深共鳴。好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