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人處世,少說這4種話,福氣會越來越好

北宋文學家蘇洵在《嘉祐集·太玄論》中寫道:言無有善惡也,苟有得乎吾心而言也,則其辭不索而獲。

語言本身沒有絕對的善惡,但是話是人說出來的,因此語言就容易帶着情緒,而這種情緒會傳遞到聽者的耳朵裏。

我們都喜歡聽善意的話,但卻並不能保證自己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不會傷害到別人。

《春秋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中說:人之所以爲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爲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之所以成爲一個人,是因爲人能夠說話,如果一個人不會說話,還怎麼成爲人呢?

因此,要想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更多的正向回饋,以下這四種話,一定要少說,儘量能不說,才能在爲人處世中少一些阻礙,多一些順暢。

【1】

少說怨話,才能活得開朗。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文化學者于丹說過,少抱怨,少指責,少後悔,就能成功。

喜歡抱怨的人,說出來的話都是悲觀消極的,凡事只看得到不好的地方,而不願意朝着積極的方向去思考、去努力。

曾讀過一個小故事,兩位旅行者在沙漠裏走了好幾天,身上帶着的水都要喝光了,都只剩下半瓶水。

其中一個人抱怨說:“哎呀!只剩下半瓶水了,我們走不出去怎麼辦?”

另一個人則很開心地說“哎呀!還有半瓶水呢,我們一定能夠撐過去的!”

故事的結局是什麼呢?抱怨的人最後渴死在沙漠中,開心的人最後憑着半瓶水,終於找到了綠洲救了自己。

抱怨就是對現狀的不滿,不僅說出來的話不耐聽,更會讓自己陷入負能量的圈套中,久而久之處境必然會越來越差。

其實,我們應該從當下的現狀中,多用積極的思維方式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把事情辦好,人際關係維護好。

正如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在《鬼谷子》說,口者,心之門戶,智謀皆從之出。

少說幾句怨天尤人的話,讓我們的心胸更加寬廣,日子會越過越好,當然也會活得愈加開朗幸福。

【2】

少說閒話,才能專注自我。

曾讀過一句話說,用時間和心看人,不要用閒言碎語。

凡是愛說閒言碎語,愛搬弄是非的人,會把注意力都放在張家長李家短上,沒有時間專注在自己身上,容易越活越不得志。

上個週末,我帶着兒子回孃家玩,我媽神祕兮兮地問我:“你大姑家的大表姐最近聯繫你了 嗎?要是跟你借錢,千萬不要借!”

我說沒有啊,我媽然後告訴我,大表姐快四十歲了,身無一技之長,結婚後靠着老公養家,她就在親戚間各種說閒話,誰家有點兒風吹草動,她都門兒清。

直到有一回,表妹兩口子吵架的事情被大表姐知道,結果傳到大家耳朵裏,卻變成表妹出軌被掃地出門,氣得表妹跟大表姐狠狠地吵了一架。

大家這才知道,原來親戚之間矛盾越積越深,都是大表姐在中間攛掇的,現在大家都不願意搭理她,他們家也越過越不得勁兒。

所以這回來借錢,大家當然敬而遠之了。大表姐若是少說點閒話,把精力放在掙錢上,也不至於如今這樣尷尬啊!

《詩經·小雅·巧言》中寫道: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有些人說話聽起來句句是真話,卻句句都在挖坑,今天能把別人家的事告訴你,那麼明天就能把你家的事告訴別人,傳來傳去必然矛盾重重。

不如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多琢磨如何提升自己,要知道只有當我們的能力足夠的時候,說出來的話纔會有分寸,也會更有分量。

【3】

少說狂話,才能低調做人。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中說,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喜歡誇大其詞的人,會把雞蛋說成石頭,這樣的人看上去是在爲自己加勢,實則內心裏卻掩藏不住的狂妄。

我們都知道,天一旦狂妄必定會降大雨,而人一旦狂妄絕對有災禍。

龐涓和孫臏同是戰國時期的軍事家,但是龐涓妒忌孫臏的才能,設計颳了孫臏的膝蓋骨,後來孫臏在桂陵之戰中俘虜了龐涓,經過調停後釋放了他。

但是龐涓不僅沒有感謝孫臏的不殺之恩,反而狂妄地以爲孫臏不如自己,看到孫臏率領的齊軍做飯的竈,連續三天從十萬減到五萬再到三萬。

龐涓開心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這才三天就跑了一大半士兵了。”於是丟下步兵,只帶領精銳騎兵去追擊齊軍。

而孫臏在馬陵設下埋伏,等龐涓一到就萬箭齊發,此時龐涓才知道大勢已去,拔劍自刎前還說:“遂成豎子之名!”

謙虛謹慎的人,從來不會說一句狂話,因爲我們都知道人在做天在看,越是狂妄的人,越是沒有什麼好結果。

只有收起鋒芒,學會低調做人做事,我們才能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收穫更多的真誠以待。

說話要本分真實,不要言過其實,要知道我們說出來的話,就代表着我們的人品,越誠懇才能越容易走得更穩當。

【4】

少說惡話,才能多結善緣。

《荀子·榮辱》中有句話說,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心懷善意的人,說出來的話會讓對方覺得暖融融的,而心懷惡意的人,說出來的話就像刀子一樣戳在對方的心上。

正所謂“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

記得讀過一則民間故事,有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嫗,平時說話尖酸刻薄,女兒長大後嫁給鄰村的一名農夫,老嫗經常當着女婿的面,罵女婿沒有本事。

不光如此,老嫗還會無緣無故地辱罵別人,隔壁鄰居家生了一個女兒,她就嘲諷鄰居說:“ 你家祖上無德,你又沒有本事,怎麼可能生得出來兒子?”

氣得鄰居跟老嫗大吵一架,因爲大家都知道老嫗經常口出惡言惡語,所以大家都不喜歡跟她來往,就連女兒都難得回一趟孃家。

等到女兒想起來回孃家的時候,發現老嫗已經臥牀不起,原來她的口中生瘡潰爛,連一口水都難以下嚥。

女兒請來郎中也於事無補,鄉鄰們都說老嫗惡語傷人惹怒了天神,遭了天譴是咎由自取。

我們都知道做人做事要積德行善,毫無徵兆地辱罵別人,這樣心術不正的人,真的很容易被別人孤立,得不到好現場。

“一句話讓人笑,一句話讓人跳。”期待我們都能做讓人笑的人,不要說讓人跳的話,多結交善緣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加和諧。

【5】

《左傳·昭公八年》中說: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

這句話告訴我們,正人君子說出來的話,誠實而有證明,所以怨恨會遠離他的身邊。

我們都要做君子,不僅說話要誠實正直,更要少說抱怨的話,少說別人的閒話,少說狂妄的話,少說惡毒的話。

惟其如此,福氣纔會聚集在我們身邊,把我們的日子裝扮得更加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