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顿悟5

平时有个习惯,看书或者看公众号时,会产生一种突然被触动的感觉,脑子里会触发一些想法和思考,然后就随手分享在朋友圈、社群或者知识星球里。

公众号里的很多文章,源头其实就是这些思考。以后不定期将这些灵感汇总起来,组成「熵增顿悟」系列。

今天是熵增顿悟的第5期!

001我们常常高估了一年的力量,又低估了十年的力量。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很多时候,一件事情的结果如何,都不是能力问题、也不是基础问题,而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假如给一个人无限的时间,理论上他可以做到自己想达成的任何成就。

瞧,这就是时间的复利或者说是积累的力量,我也正在践行这个观点,先试上十年时间,看看是否如是说。

002  所有白手起家的人,最容易看到的一条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就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

成为专业人士并不难,但是绝大多数人无法聚焦,不能选定某个领域,并在这个领域投入自己绝大多数资源,而是把自己的资源分散性的消耗在很多无意义的领域。

不懂得「绝对聚焦」,将让我们一事无成,原来越远离自己的梦想。

所以,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我们一定要聚焦一个领域,做到单点破局,击穿阈值。

003  如果你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不会觉得累的。

如果感觉累,那么很可能是自己内心并不喜欢这件事。这种内在的抵触心理所带来的能量损失,不可低估。

所以找到自己真正发自内心热爱的那件事很重要,找到之后就持续去做就行,时间久了对你自然有用。

004  如何处理个人、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无论是观察周围朋友还是反思自己,发现有一件事大家做的都不够好,这就是如何处理「个人、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我们大部分人这三者基本合一,边界模糊。

但这是容易的选择,而非正确的选择。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自我,人生无根」。当我们搞不清自我的时候,其实对家庭和工作所能创造的价值是极为受限的。

更好的选择是个人、家庭和工作强相关、松耦合。尤其要给每个领域以相对独立的时间和空间。

辉哥把这种选择称之为「三重人生」。他在朋友圈展示出来的更多的是「个人空间」,与家庭、工作相关性不大。

感谢辉哥,打开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的一个节点,也让我有了顿悟,个人、家庭和工作应该是强相关、松耦合的关系。尤其要给每个领域以相对独立的时间和空间。

005  积极转念

改变关注点,改变意义,能在几分钟内就改变你的生理反应。

学会掌握这一点,你会变成一个情绪游戏的改变者。

积极转念开关需要刻意练习,每当发生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将负面的情绪转到正面。

学会这一点,相信你的人生都会为之改变,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这两篇文章。

006  读书有几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个境界叫「拜读」,即拜倒在作者脚下,一页一页虔诚的阅读;

第二个境界叫「主动获取」,即通过目录找到自己感兴趣,且有价值的内容,快速阅读;

第三个境界叫「主题阅读」,即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找到多本相关的书籍,查找感兴趣的部分,整合对照;

第四个境界叫「知行合一」,从「行」的需求出发,去主动获取「知」;用「知」引导「行」,在「行」中践行「知」。

我们必须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读书的境界,否则读书就变成一种低效的自娱自乐。

后来一位书友评论,可以有第五层境界☞写书,比如知行合一后的覆盘总结,知识临界,系统升级等。

前三层是输入,后两层是输出,后两层又可以独自小循环,觉得她说的太对了。

007  什么拯救过你,你就拿它来拯救世界。

第一次听这句话就被震撼到了,看了看我自己。

之前的我一直沉迷于王者荣耀不可自拔,后来被互联网上某知识博主的几篇文章拯救,所以我也想以生命影响生命,想帮到更多人。

在一个叫“大哥”的女人那里听到一句话,跟上面的意思差不多,“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

发现这是一种利他与普度众生的精神,可以保持。

008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只要你坚持做一件事,把它做成你最擅长的事,那你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大器晚成而已。

因为做最擅长的事,能收获超过常人的成就,这种收获,会让一个人时刻保持激情,而激情是创造之源。

这句话可谓是成长领域“鸡汤”中的“鸡汤”,真正去执行,每天做好一件事,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绝对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与君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