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愚孝》(7) 引言:

引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感动天,董永娶仙”,大概中华民族以孝治天下,由来已久。历史上更是举孝廉以为官,我不否认有些感恩父母的孝道在里面,但是多数时候仍然是伪孝和愚孝。因为要有孝廉的名声,所以搞伪孝;因为父母家长制,所以子女不得不搞愚孝。

    二十四愚孝之“扇枕温衾”

这个故事主人公为东汉黄香(约公元60-122年),字文强(一作文疆),九岁时,母亲便去世,他除平时帮助父亲操持农活、料理家务外。

夏天时,文疆为父亲扇凉席子(扇枕),冬天时,文疆又主动为父亲暖和被子(温衾),对父亲十分尽心尽孝。

人们都夸他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播“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在此不妨说说这个历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大部分情况是“世卿世禄制”,也就是世官制,诸侯世世代代做诸侯。大夫世代做大夫,老百姓世代做平头百姓。

等到了战国时代,出现“军功爵制度”,七国都相继变法,比如魏国的李悝(BC455-BC395)变法,秦国的商鞅(BC395-BC338)变法,楚国的吴起(BC440-BC381)变法。

魏国的李悝实行的“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让一批有能力和军功者做了官,实际上这是改革的世袭的用人制度。

之后才是吴起变法,这个吴起被李悝举荐,奈何士大夫嫉妒他,就诬陷他造反,魏王不信任他,罢了他的官。吴起这才远走楚国。

此时的楚悼王信任吴起,任总吴起为令尹,相当于宰相之职。吴起也是军功制,无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实行均其爵、平其禄政策。

吴起对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以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将士和新兴封建势力的积极性。

春秋战国时代,是个诸侯争霸天下的时代,军功就显得格外重要,奖赏有才能,均爵位平俸禄政策,可谓用心良苦,也迅速使得楚国再次强大,联合赵国把不可一世的魏国打得大败。

可惜楚王去世后(BC381年),旧贵族没了俸禄和爵位的人,早把吴起恨死,趁着新王没登机,就想把吴起杀了再说。可是吴起聪明了,抱着病死的楚王的尸体大哭。

这些个贵族继续杀吴起,把楚王的尸体也毁坏了。这还得了,这叫辱尸案件,新王借着给吴起平反的机会把旧贵族们一网打尽。

楚国都城七十多户老旧贵族,全部被抓,倘若每户人家有个七八十上百人的话,那这次清理的旧贵族就达到了六七千人之多。

之后便是商鞅变法,这个商鞅又是魏国来的,看来魏国出人才啊!不愧是李悝第一次变法的源头国家啊!

话说吴起在楚国变法成功时,大败魏国军队,此时商鞅已经十多岁,也听说了这么个魏国人在楚国混得好,还是魏国曾经的宰相李悝推荐的人物。

公元前362年21岁的秦孝公继位,随后颁布著名的求贤令,商鞅在魏国学了李悝的变法心得,又结合吴起在楚国变法的成功经验,决定入秦侍秦孝公。

此时的商鞅已经32岁,到了秦国后,很快得到秦孝公的赏识。3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商鞅全面变法,这一年商鞅35岁左右。

又三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相当于丞相之职。所以,38岁的商鞅在秦国全国范围内进行变法,废除了时代为官的制度,累计军功成为了主要任用标准。

商鞅所进行改革主要有改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严惩私斗、改法为律,制定秦律和推行小家庭制。

到了秦汉时代,国家一统的条件下,若没有长期的战争,这个军功奖励就没法实行。吕后和儿子惠帝刘盈想出了一个察举制,让各郡县以“孝弟力田”为用人标准来推荐人才。

这个孝第一次用在了用人制度上来,大致后来各地所传说出来的至孝美名,都是为了一定程度上迎合这种制度罢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