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辫子”

我这里说的“辫子”,就是“辫子”本身,而不是关于“辫子”的引申,也不是“辫子”的外延。

现在,你走在大街上,如果留心的话,梳辫子的姑娘少之又少,你能看到的,不是“波浪式”,便是“鸡窝样”,或者是披肩发,或者是板寸头,等等的式样,尤其是头发的颜色,完全远离了亚洲人“黑头发”的传统,各种颜色是应有尽有。

更有甚者,有些男孩子反而留起了辫子和长发,穿起了花衣裳,从背后你根本分辨不出是男孩拟或是女孩。

最近,读鲁迅先生的全集,在先生的第六卷《且介亭杂文》中,有一篇《病后杂谈之余》文章,谈到了辫子,先生用幽默的笔法,对男人留辫子进行了抨击、挖苦和讽刺。

先生说:“对我最初提醒了满汉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这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头,这才种定了的,到得我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却了血史,反而为全留乃是长毛,全剃好像和尚,必须剃一点,留一点,才可以算是一个正经人了。

“而且还要从辫子上玩出花样来:小丑挽一个结,插上一朵纸花打诨;开口跳将小辫子挂在铁杆上,慢慢的吸烟献本领;变把戏的不必动手,只消将头一摇,劈拍一声,辫子便自会跳起来盘在头顶上,他于是耍起关王刀来了。

“而且还切于实用:打架的时候可以拔住,挣脱极难;捉人的时候可以拉着,省得绳索,要是被捉的人多呢,只要捏住辨梢头,一个人就可以牵一大串。

“吴友如画的《申江胜景图》里,有一幅会审公堂,就有一个巡捕拉着犯人的辫子的形象,但是,这是已经算作*胜景*了”。

中国人的辫子,是从“五•四运动”以后逐渐消失的,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据资料显示,中国男人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留辫子的。清朝统治者灭明之后,强行命令在他所统治下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男子,必须改掉以前明朝时期的发型,换成满族的长辫发式,以及穿着满族衣服的政策。

这其实就是让人们不仅从思想上忘记明朝,在形式上也要与明朝有所区别,以让汉人彻底打消“灭清复明”的念头。

从开始留辫子,到辫子被剪掉,历经了二百多年,所以先生说,“对于拥有二百余年历史的辫子的模样,也渐渐的觉得并不雅观,既不全留,又不全剃,剃去一圈,留下一撮,又打起来拖在背后,真好像做着好给别人来拔着牵着的柄子”。

先生的辫子,是在留学日本期间剪掉的,“辫子留在了日本,一半送给客店里的一位使女做了假发,一半给了理发匠”。

我们现代人,知道中国男人留辫子,几乎都是从宫廷剧中了解到的,或者是从清朝末年的照片中看到的。就连我这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记事时也没有见过留着辫子的男人,但是却见过缠着小脚的女人。更不要说现在的年轻人,更不知道中国男人留辫子的事了,如果不看历史的话。

正像先生所说的那样:“想起来也难怪,现在的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他生下来已是民国,就是三十岁的,在辫子时代也不过四五岁,当然不会深知道辫子的底细的了。”

其实,我的这篇“小议辫子”,只不过是在看到先生对辫子的亲身感受和对男人梳辫子的讽刺与挖苦后,让没有亲历过的我,感觉既有趣而又深意,便把它变相地写出来,让读到这篇文章的你看看而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