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束光的《自卑與超越》

最近這段時間,特別喜歡心理學的書,《自卑與超越》就是其中之一。正像每一個心理學家往往自己就是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的患者一樣,我也有很多焦慮,很多困惑,很多恐懼...對這樣的書感興趣,其實是想先把自己“治好”。最起碼可以認識自己,瞭解自己,進而完善自己。令我驚喜的是,這些心理學的書籍在給我“解藥”的同時,也給我的教學帶來了啓發和改變。

表揚要慎重

在鼓勵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好像鼓勵、表揚就是解決一切困難的萬能鑰匙一樣。動不動“你真棒!”“你真聰明!”“你是個天才!”等等,其實這樣的鼓勵和表揚要麼浮於表面,孩子聽跟沒聽一樣;要麼讓孩子更加“自恃”。其實對於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是沒有作用的,甚至會有害。“你真棒!”幹啥都“你真棒!”孩子棒在哪裏?你得指出來啊,得具體(是認真思考,還是積極回答,還是努力嘗試等等),要不孩子就飄飄然,然後不知所以然。而“你真聰明!”“你真是個天才”之類的話,其實會害了孩子。心理學認爲,人都想尋求自己的“優越性”,都要覺得我跟別人不一樣,這種價值感和優越感,會讓人非常受用,不願意“放下”。所以,你這樣誇他,不會讓他有任何進步,只會令其洋洋得意。“我既然很聰明,很有天賦,那我幹啥還要努力。我一努力再顯示不出我的天賦呢。”所以,這樣的讚賞和鼓勵還是不要的好。你可以說他很努力,很有自制力,很勤奮,甚至很有禮貌,很寬容,很大度等等。因爲這些都是他後天的努力,而非“天賦”。這是我學這本書最大的一個收穫。

說到天賦,心理學認爲,人天賦的差距是很小的,甚至可以忽略。關鍵在於後天的“刻意練習”。我們之所以不行,是因爲我們“刻意練習”不夠。我覺得“刻意練習”在技術層面或許可以,但是在藝術層面,好像刻意練習就不一定奏效了。因爲藝術全是個人的感悟、創意、審美等等。藝術的珍貴也在此:就是個人的獨創性,無法複製性。《刻意練習》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我再也不會妄自菲薄,不再輕易否定自己,相信很多東西,如果我足夠努力,我也可以做到。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督促自己不斷成長。

其實,可以把表揚變爲討論,變爲想辦法。孩子在討論,在想辦法的過程中,也會鍛鍊自己的思維,內觀自己,從而自我教育,獲得成長。比如,誇孩子寫作有天賦,不如讓他跟大家一起討論如何把文章寫好的,需要注意什麼,大家可以向他學習什麼等等。把這種“天賦”變爲教育資源,讓大家學習寫作的方法,學習別人勤奮練習,注意觀察,隨時記錄的好習慣等等。我想這纔是對大家都有益的。

另外,在生活中,我還發現一個問題。就是表揚一個人,最好“祕密”進行。尤其是兩個人的時候。記得剛分到這個學校,我跟一個一起分來的老師一起講課,講完課,一個老教師對那個同事大加讚賞。我就覺得你是說我不中用嗎?是襯托我不行嗎?我當時很生氣。直至今日才慢慢理解和釋然。後來,我發現生活中,大家基本都有這種感受。所以,有時候表揚同事的課,我都會私下真誠的表揚其優點。不敢在人前大加表揚了,尤其是兩個人一起講課的時候。我想對學生也是一樣,要避免這種情況,既要讓一個學生受到鼓勵,又要讓另一個同學不至於失落,甚至胡思亂想。讓每個人都認識到自己的優點,“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自己的缺點,這是我的教育追求。

超越自卑

自卑,是我心裏一個根深蒂固的東西,想要連根拔起,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我可以認識自卑,瞭解自卑,感受自卑,接納自卑,進而超越自卑。不與自卑對抗,不對自卑進行評價,只靜靜地感受它,接納它,想辦法做一些可以減弱它的事情,進而逐步超越它。我把書裏超越自卑的三個建議寫下來,以此來督促自己。

第一,把個人價值和社會意義聯繫起來。只有把自己這一滴水放到社會的海洋中,纔不會乾涸。社會的價值感會讓人更有成就感,感覺更有價值,更有意義。我常說一句話:“人是會死的啊!”是啊,人終會是死的,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在活着的時候纔要更加散發光和熱,溫暖自己,也照亮別人。絕不是因爲人終有一死,就消極悲觀,無所作爲。看透生命的短暫,仍然努力不斷,這纔是一個人該有的狀態吧。

第二,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現在的教育動不動“提高一分,幹掉千人”,以打敗別人當做自己的人生目標。好像自己坐在了山巔,就可以俯視一切,,就可以擁有一切幸福和快樂一樣。孰不知,“幹掉“別人無法讓你真正幸福快樂,也不利於社會進步。去年網上那個因爲嫉妒全班第一,殺死同學的例子就是一個鐵證。一味地強調競爭,忽略合作,會降低工作學習效率,影響人最終的幸福感。突然想起李鎮西老師的一句話:”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現在它真正來到我的思想裏了。讓自己幸福快樂成長進步,也讓別人幸福快樂成長進步。大家可以“爭”,爭的是努力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第一”的結果。現在我就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我的學生。我希望孩子的心胸是開闊的。既有捨我其誰的霸氣,又有你也很棒的溫柔;既能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能發現別人的優點。不自高自大,不小覷排擠欺負成績不如自己的同學。永遠以一顆謙虛上進學習的心去追求,去努力。

第三,要有平等意識。所有的孩子跟自己一樣的,老師沒有高高在上,只是聞道有先後而已,這是我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話。永遠不自大,不自以爲是。擺平一顆心跟學生交流,跟學生探討,跟學生一起成長。

最後簡單說說關於懶惰。人到中年,才慢慢看見自己。慢慢覺得,老師的專制,老師的體罰,老師的憤怒,老師的指責、批評,都是懶惰的表現,因爲他不願意去想辦法,也沒有辦法,只能憤怒,只能指責,只能批評,來彰顯自己的盡職盡責。其實是思想懶惰的表現。老師更多的是一種腦力勞動,應該更多的給予建設性的意見,幫助孩子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正確的認識自己,努力成爲更好地自己。而不是一味地發怒(發泄情緒),批評、指責。和學生一起成長才是最好的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