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更美好的自己”這個陷阱

傍晚六點不到,天已全黑,我把兒子放進嬰兒車,準備回家。推着車一轉身,就是一股強勁的冷風迎面襲來,打得我直打哆嗦。

於是我火速給兒子套上厚外套,爲了避免他吹到風,我倒行着拉他往前走。

可能他也覺得這樣倒着走好玩兒,哈哈大笑起來,我像受了鼓勵似的,加快速度倒行。

誰知道,一個拐彎沒打穩,他差點兒連着車一起側躺在地上了,我使出喫奶的力氣,把車子往回拉。


車身好不容易拉回來了,他也免於一摔,但是我的左手手腕崴了。但是我一路上還是堅持着,有說有笑地帶着小屁孩回家。

然後堅持着弄好兒子晚上的飲食,一直到他睡覺,然後洗碗,收疊衣服曬衣服,陪兒子玩積木。要放在以前,我肯定就點個外賣,吃了直接躺平了。

這就是這段時間全職帶娃,帶給我的改變。我開始踐行很早就知道的一個道理:痛苦不會永久存在,但是我們每天的日子都還是要過,目標也還是都在。

所以當我覺得很痛苦的時候,儘可能不去想他(不是不去處理它),儘可能像沒有發生一樣,繼續前行。

當我寫下這一段文字時,我想到了早上因爲沒有按時起來而懊惱自己又錯失了遇見更美好自我的機會。

其實,只要我們願意,任何時刻,我們都可以讓自己變得比上一秒的自己更完美。然而,如果我們把“遇見更美好自我”當成人生目標的話,那我們就把自己套住了。

這不能是個目標,這只是個手段。

我們爲什麼要去變成更好的自我呢?這個問題的答案,纔是我們每天要關注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