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灰色地带是人性缩影吗?吕铮新生《名提》侦破小说带你了解

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有善有恶,黑白分明,因为我们在学校时受的教育如斯。可若干年后,走上社会,却发现如同盘古开天之前,善与恶未完全分开,不肯安份的守着本位,而是混沌一气,沆瀣一团,将这个朗朗清空搅得乱象丛生。

光线充足的地方,影子也就特别黑。——歌德【德】

前一段时间,有个刚认识的朋友问我:“恶,是什么?”

基于这大半年的阅读与思想的提升,我是如此回答这个问题的。

恶,是对人生见识掌握少的一类人,他们用于自保的手段;也是某些掌握知识多的人,他们用来压制别人的手段。

恶,是阴与阳的两面;恶,是灰暗地带;恶,是人与人交往之中无法避免的矛盾与冲突。

这个社会上,游离黑与白中间灰色地带的人,有很多。

我们如何定性他们?他们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到最后必将作茧自缚,误人误己。

约翰·福尔斯说过:跟魔鬼订约的人会走运一时,但总有一天魔鬼会提出它的要求。

给大家介绍一本描写人性边缘的书,他安公系统内部,只有极少数特殊的人,他们被称为——名提。

名提就是预审人员,这本书专门写这一特殊工种的警员。

这几年,悬疑小说风行,大都为写实类。

比如法医秦明的系列丛书,紫金陈系列的现实犯罪丛书,又比如吕铮被拍成电视剧,广为群众所知的《三叉戟》系列。那么这次推荐的,正是吕铮的新书《名提》

这本书创作于吕铮在鲁迅学院学习阶段,用了一个半月,延续一向注重人性的风格。

之前看过吕铮的《纵横四海》,他的丛书是按照年份展示刑警风貌,那是描写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犯罪分子的故事。

而这本书,随着时间线,来到了现代,它反映了人在面对诱惑,面对不能保持初心时,应该做出何种选择。


一、预审员,你所不知道的工作

书中的主角,是一位预审员,吕铮不厌其烦地将预审员复杂的工作,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审讯是一门艺术,供述也是一门艺术。

犯罪嫌疑人是:拖、瞒、骗、赖、扛。

我们的预审员就要:敲、拍、点、缓、突。

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提气、变脸、入戏,三十六计,七十二变,拍山震虎,旁敲侧击。

看我祖国大预审员如果英勇赴审,将犯罪嫌疑人的嘴巴撬开。

一出精彩的大戏就听锣、开鼓、扮相,大开大阖地唱起来。

他们的工作不同于刑警或是侦查员,他们是为犯人定案的最后一道屏障,能否撬开犯罪嫌疑人的嘴,能否利用手中有限的资料,套出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行为,能否利用唱念做打的功夫,逼出犯罪嫌疑人的其他同伙,都是预审员所要具备的基本功。

预审员不止要坐在室内审讯,还要参与走访犯罪现场,调查犯罪过程,以便获得更多的资料。

他们能文能武,文可说学逗唱,武能现场勘察。

处于警队中的核心位置,许多大案要案,都是到了这个环节,才得以窥见全貌。


二.绝地逆袭的“那三斧子”

故事是从知名预审员开始的,他的名字叫那海涛,诨名“那三斧子”,这是个褒义的名号,说明他的预审功夫纯正。

如所有警匪故事一样,他正经历着人生的至暗时刻,女朋友因他的工作而离开,他在意的事业也面临解体。

老式的预审员工作,与新生代心理测验系统相抵触,正面临部门解散。

就在这样的关头,他手中的一个重要案件出现失误。

他的记录员失踪,带着所有卷宗,突然叛逃

将全局上下此案的相关人员,都卷入嫌疑之中。我们的主角那海涛面临着被调查。

从一名出色并全局闻名的预审员,落到了嫌疑犯的位置,他的心理是不平衡的,对于案件的不能把控,更令他无法忍受。信念开始动摇,理想开始崩塌,事情糟糕到不能再坏。一切向着不可控的方向滑行。

且看他是如何触底反弹的。

这时候他又遇到了一起离奇案件,一名芭蕾舞演员,报案称被强奸。

女演员获得了他的同情,与自己一样,她也是理想信念崩塌,在现实面前,初心不值一提,芭蕾舞鞋换成了红色高跟鞋,在夜总会为五斗米折腰,成为坐台小姐。报案后这位芭蕾舞演员失踪了。

此时又发生了一起绑架儿童案,还有两起交通车祸案与卷宗被窃案。

敏感的那海涛,察觉到看似毫无关联的案件,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他与心理测绘师方小罗,一起调查此案,利用老式预审基本功,加上新型仪器,双管齐下。

这也体现了新旧体制的对冲,老一代和新一代思想的融合,最终实现了国人一向引以为傲的去其糟粕,吸取精华,使案件柳暗花明,船行桃源。

拨开层层迷雾,将理想与信念贯彻到底,终于将幕后犯罪嫌疑人抓获,那海涛与方小罗都获得了救赎,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吕铮善于描写人物的复杂性,他笔下的正派人物,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有烦恼,有因为坚持信念而拉扯时的痛苦,也有不为人知的小缺点,小毛病,更有他们的光辉之处。

他笔下的反派人物,也很有特点,甚至有些性格光芒万丈,如同宝石朝阳的一面,可后面的阴暗更显其惨淡。

这样立体的反派才更突出正面人物的美好。

通过他笔下人物说出的话,极富人生哲理,是一种看透了生活之后的智慧。

在《名提》里描写了一个表面是大学教授,私下里却传以传销洗脑,拉官员下马的伪善小人。

他说:“人心是黑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罪。原罪像一面镜子,逃不开,走不掉,如影随形。摆脱它的唯一方式就是要去直面它,用自己的行动去赎罪。”

说得头头是道,可自己才是幕后最大的BOSS,就是他将所有人拉向了黑暗。

这就是人,行走在灰色地带,用光明披外衣,内里却已浑浊不堪 人。

但他们终会在法律的神圣面前,低下卑微的头颅。

敬畏法律,尊重法律,信仰法律。

为了人人平等,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为了保护弱者的权威,不要挑战法律,更要尊重那些为法律事业奉献的人们。

近来有些失德艺人,要求复出,尤其是那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艺人,他们要求公平,要求知错能改,要求机会。

做人的机会给他们了,但想要影响大众,想要再次捞钱,我们不允许!

他们亵渎了对于法律的信仰,更亵渎了为之付出青春与生命的法警、预审员、缉毒警等。我们应该时刻警惕,不再给他们机会。

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它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王蒙

了解了善与恶,我们一定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想知道预审员是如何工作的,想看悬疑案是怎么层层剥茧,露出真相的。想看预审员通过博弈智斗犯罪份子的,那就来看吕铮的《名提》,一如既往地好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