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寫作忠告——“不應該那麼寫”

學習寫作的人,總希望前輩們能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寫”,才能獲得流量,才能吸引讀者。

其實,許多關於寫作的課程,也是在講應該“怎麼寫”,或者“寫什麼”,很少有人會告訴你“不應該那麼寫”,或者“不要那麼寫”。

最近,在讀《魯迅全集》,發現先生卻是“另類”的寫作忠告者,先生告訴年輕人,寫作時“不應該那麼寫”。

在《魯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雜文二編》中,有一篇文章,就是專門講《不應該那麼寫》。

先生說,凡是有志於創造的青年,第一個想到的問題,大概總是“應該怎樣寫”。

關於“應該這樣寫”這個問題,先生說,在不難推想而知的種種答案中,大概總該有一個是“多看大作家的作品”。

先生繼續告訴年輕作家,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着“應該怎樣寫”。只是讀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領悟了。

那該怎麼辦呢?先生的意見是,因爲在學習者一方面,是應該知道了“不應該那麼寫”,這纔會明白原來“應該這麼寫”的。

那“不應該那麼寫”,是如何知道的呢?或者應該怎麼做呢?

先生在這篇文章中,則舉了惠列賽耶夫的《果戈理研究》一書第六章的內容,來進一步闡述這個問題。

“應該這麼寫,必須從大作家們的完成的作品去領會。那麼,不應該那麼寫這一面,恐怕最好從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學習了。在這裏,簡直好像藝術家在對我們用實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對我們這樣說——你看——哪,這是應該刪去的。這要縮短,這要改作,因爲不自然了。在這裏,還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顯豁些。”

對於“不應該那麼寫”這個問題,先生的態度是“這確是極有益處的學習法”。而這個問題,是我學習寫作以來,從未聽到過的一個關於寫作的“另類”忠告了。

在先生的那個時代,先生說“中國卻偏偏缺少這樣的教材”。只有一個“不應該這樣寫”的標本,那就是“新聞上的記事,拙劣的小說”了。

我們現在學習寫作的人,應該有更多的學習材料,來學習“不應該那麼寫”,從而達到“應該這麼寫”的寫作目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