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自修,如臨大敵

《乾卦》九三、九四爻辭的結論都是“無咎”,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重在一個“惕”字;九四或躍在淵,重在一個“淵”字。我的體會是,他們都是無咎的結論,根源可以從其中的一個字感受到,他們都有一個警覺,可以感受到對自己的修行,對事情的態度,如臨大敵。

這一次,在三和書院聽劉力紅老師講課,觸動最大的地方,是他對於人的天性、秉性、習性的解讀。關於此,古文的論述,我們80後這一代人似乎都會背。孟子說人性本善,是指人的天性;荀子說人性本惡,是指人的秉性;告子說人性本善本惡,俱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人的習性。這是從三個不同維度來闡釋人性,如此理解起來也就“和”了,否則,這就變成了理論衝突了,大家不知道何去何從。

我說的有感觸,是在自己理解的實踐中,對於人的天性、秉性、習性,特別是天性難追、秉性難移、習性難修頗有感觸。我們都知道成佛好啊,看着似乎超越生死輪迴。可是,世人沒有實踐過,所以,咋也比不過享受當下好啊,醉生夢死,靠近自然秉性的野獸慾望。而習性也是一樣,好的習性都是有門檻的,壞的習性自然而然,有一句俗話說,學好得三年,學壞就三天,可見好的習性培養難,壞的習性恰恰相反。

比如,人的秉性中存在一個“懶惰”。我們堅持一件事情或者習慣,人羣中是不是三分鐘熱度的多?無論是堅持讀書,還是鍛鍊,還是減肥,不論是什麼,能夠堅持一個月,一年,三年,十年的,您可以看看,最後隨着時間推移,會大幅度降溫、減人,最後能夠長久堅持的,剩不了幾個。這根源於人的秉性中有懶惰,秉性帶給人的是越簡單越好,越省心越好,人自然而然的會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行走。我想想我自己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看書、學習本有規劃,可是會被歇一歇,看會抖音給干擾掉。本想堅持生活在自己可控的節奏中,或許在一場酒局中,情緒一激動,時間就溜走了。

又比如,人的秉性中還有一個恚嗔之心。人做事情,達不到預期,往往會怨懟外界、他人,做到反求諸己是真的太難了。就算你當下在提醒自己,怨懟也沒有用,往前看,在情緒中,還是忍不住會或多或少的嘮叨幾句。我發現,自己在工作中就有,特別是自己提前做了預測和提醒的情況下,下屬要是沒有辦好事情,我就會在有的情況下可能抱怨,覺得對方爲什麼不考慮到或者按照要求做到。我也嘗試着改變,但這個恚嗔之心着實難去,平時能夠提醒自己,真到事上,可能又下意識的怨懟,即使嘴上憋住了,心裏還有。

所以,人生真的就是一個修道場,天性,是帶着光環的善,是阻力最大的方向,若追尋,卻是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得道。秉性,是自由墜落的深淵,是阻力最小的方向,若追尋,毫不費力,甚至,稍不注意,就自然墜落,萬劫不復。習性,就是看你選哪個?然後,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反覆其道,或許就可以見到亮光。

在這條修行路上,我最近日課中感觸頗深的是誦讀,真切的體會到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魅力。經者,鏡也。經典誦讀多了,真的就可以信手拈來,照一照自己,給自己糾偏、明路。

前幾天,在工作中,跟同事探討如何搞好工作的謀劃與應急管理。思路中,自然而然就流淌出《黃帝內經》中治未病的理念,咱們不能以應急救援爲主,而應該多在發現於未然,在謀劃與風險辯識上下力度。因爲,聖人說了,“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謀不足,風險辯識管理不到位,等事情出了,再去救火、“擦屁股”,費勁不說,可能事情很難搞定,還得“惹一身騷”。我們在一起分析了很多案例,就此達成了共識。

在處理兩個部門矛盾中,我跟其中一個部門負責人談話,跟其一起分析矛盾產生的根源,一起洞見到問題產生於他們是各自從自己部門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從“差異”的維度去幹事,當然“尿不到一個壺裏”。我信手拈來的是《周易》乾卦裏的九五爻辭,“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多麼美好的境界,最好的狀態,這是咋來的?文言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你看人家這個,是求同啊!求同,就可以有響應,事情就可以成。因爲,求同,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嘛!

工作、生活中開始受益自己在三和書院堅守的習性,這或許是“神”給予的獎賞、甜棗。自己在後面的學習生涯中,更需要謹小慎微,如臨大敵般審視自己,日復一日的做好日課,哪一天跑丟了,要能夠迅速找到家,反覆其道的堅守,必可以守住進入三和的初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