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拾荒者》有感

本書全程聽了兩遍,主要講述的是女作家三毛的一生。

看過三毛的很多作品集,十分欣賞她的才情。她有一顆自由且灑脫的心,是個溫柔且善良有愛的人。字裏行間透着她的真性情,經常被文章裏面的小細節感動,暖到。

但我從沒讀過三毛的一生,《拾荒者》中就把她坎坎坷坷的一生全部經歷寫了,裏面有很多片斷,真是值得人好好反思。

在她的幼年,因爲內戰的炮火,一顆幼小的心靈過早被震撼捶打。就這樣被迫尾隨父母四處遷移,體會着許多孩子無法遭遇的動盪與不安。

上初中,老師佈置的作文叫長大後想做什麼?她寫撿破爛,卻被老師狠狠批評。爲什麼大人總是喜歡把世俗的觀念,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對於一個人來說,不應該是內心深處真正喜歡的東西嗎?就因爲成年人的世界比孩子懂得多,就得遵從大人的思維模式。

三毛只是喜歡按照自己的道理去探索世界,但太小沒法跟老師的權威去抗衡,只能被迫妥協。

還有初二,老師的惡作劇,當衆在三毛臉上畫圓圈這樣的奇恥大辱,導致她心理嚴重受傷害,遇上這樣的老師,真是她的不幸。

老師的一言一行,徹底擊碎了她的心,被屈辱的三毛心涼如水,狠狠鎖住了她對未來的期盼。

她開始自閉,學校門都不敢進。因爲弱小和膽怯,無助與孤獨,不能傷害任何人,只能傷害自己,她選擇了輟學。

可輟學是危險的,意味着她沒有能與社會要求相匹配的文憑。更重要的是,無法獲取及時的知識,對於一個少年來說,造成了生長期的斷層。

老師無意間的作弄,真能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接着寫到三毛的感情受挫,初戀失敗後,婚戀男友前一晚突發心臟病,死在自己懷中,真是太悲傷了。

生活從來不曾善待三毛,可她從來不曾放棄生活,用最初的心遇見最美的那個他。

便有了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沒有房,沒有車,更沒有親人的祝福。一個書架,一張桌子,一個小茶几,就是三毛與荷西的全部。

荷西用他的勤勞與包容,簡樸與真誠,深深地感染着三毛。並沒有因爲生活的艱辛與貧瘠,而放棄彼此,相反還在沙漠裏開了“中國飯店”。

那一段是三毛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那裏飽含了人間煙火的平凡生活。

可好景不長,荷西在幾年後意外身亡。三毛的心也跟着帶走了,真的看了心酸。

人生中一次又一次遭遇着這樣無情打擊,把她傷的體無完膚。

她努力試着一次次新的開始,用寫作麻痹自己。但總是事與願違,最後和王洛賓的感情讓她徹底精神崩塌,她心如死灰,再也走不出來。

困頓,失落,受挫,讓活着成爲一件負擔累累的事,即使生命沒完,也不知道未來在哪裏。

生命到了燃盡的地步,追求與自我便沒有了意義。

結局是三毛選擇了自殺,享年48歲,在廁所用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聽完我真的好心痛。

那她之前文章中那些情懷呢?就算寫的再好,哪怕名文天下,連自己都救贖不了,有啥意義?

這樣極端的方式,可能是她自己認爲最好歸宿。

但人的一生怎麼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也許這個坎很難越過去,但在你想放棄的時候請再堅持一下吧。

我們不光有自己的身份,是否也要考慮自己在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想過年邁的父母嗎?想過白髮人送黑髮人嗎?

生活不易,請敬畏生命。

生命太短,要抓緊時間去愛那些對你好的人,忘掉那些不懂得珍惜你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