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可能現在在我們中國有不少的人都去過山東玩過,那麼山東在哪呢?山東也爲何稱之爲山東呢?其實就是因爲當時秦國人過於強大,於是便把自己稱之爲關中,西街中原東臨大海,地形氣候的話,也是屬於季風區,受海洋影響大一些,中部也以丘陵爲主,東部也是,只有一小片的平原。

那麼這就會讓我們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早期的先民在此是否能夠發展出燦爛的文化呢?其實是不能的,因爲這一片地方沿海,有十分多的沼澤湖泊,也就是鹽鹼地,所以農耕文明一定會很不發達,不利於種植,故以漁獵採集爲主,早期在這裏的人也就是東夷,但是在西邊也有一小片的平原,難道在這片平原也不能夠發展文明嗎?其實是可以的,並且這片地方與南方等地的交流也會十分的便利,不僅可以種北方的黍,也可以種南方傳來的水稻,這也就是大汶口文化。但是這裏畢竟比不過黃土地上成長起來的中原諸侯部族,但到了武王伐紂,周人主導天下之後,局面猜有所改變,以宗法分封制治理天下,既以用周天子爲中心,在各地紛紛衆多能自主管理封地的諸侯國,周公也就被分封到了魯國,周公也就是首度宗室,周禮的開創者,而首席的功臣足智多謀的姜太公,也就被封到了齊國。

顯然,魯國與齊國都在山東這邊,那麼,魯國和齊國誰才能夠成爲山東的主導國呢?其實就自身的條件而論的話,齊國肯定是比不過魯國的,按理也是魯國發展的好,但是問題就在於周禮了,雖然有了粥裏可以治理的好,實力也肯定不弱,但是魯國遵守周禮的話,就不能夠隨便攻打他國,因爲它們都是同姓諸侯國道德的約束,於是,他們的發展也就受阻了,只維護了文化的高,而儒家也正是在魯國最偏地方生長,其雖然自身的條件不好,土地不好,所以只能靠後來的發展而改變了,首先,姜太公來到這兒,想到有好好的發展,李月忒不好,農耕也搞不定,先征伐傭兵,文化上簡其禮儀,改善交通經濟上便鹽、魚之利,因地制宜,所以不得不說,姜太公確實是足智多謀的人,她來這個地方也來對了,他也開始吸引四方的人才,齊國也將大盛,後期又有鐵製工具,後來到了齊桓公的時代,在管仲的輔佐之下,齊國便成爲第一個霸主,後來也成就了開放自由的齊風,就像當時的雅典一樣,但終究還是被秦滅了。

秦漢大統一時,並定都中原,那麼,這個時代對於山東的發展是好是壞呢?朝向更好的方向還是發展的越來越不好了,其實,發展中原,那麼,山東的人才以及山東的各種東西都要給中原了,望中原運輸,自主性會被壓下去,經濟文化就會向中原轉移,但畢竟有千年累計的文化底蘊,也不會太廢,而且如家也取代了法家。

但是你有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隋唐演義當中的瓦崗寨,以及水滸傳張中梁泊山108將,這些有名的農民起義的故事都發生在山東,這也就有十分大的反差,也就是,山東原本明明是孔孟之鄉啊,爲什麼到了隋唐之後就變成了天下響馬出山東?有的人可能會認爲那些人可能都是活不下去了,受到官府的壓迫,然後被迫當了強盜,漢朝到底發生了什麼吧?從歷史的角度去推理,首先,在東漢末年那樣的戰亂的時候,對山東是有利還是無利的呢?不用說肯定是無利的,當時差不多,所有地方都受到了牽連,山東的實力也會隨之而變弱,而錫進又有五胡亂華,胡人南下可能就會侵略山東啊,那麼,山東人會用武力反抗嗎?其實不會了,因爲他們已經亂了很久,根本沒有實力了,所以只會往南方跑,也就是世家大族南遷,而剩下的也就會胡化了,被迫適應他們,主導從孔門到武力,有尚武之風了,後來又統一了,山東又要進貢了,就會加重對山東的剝削,就會有人反抗,也就是民衆起義的產生,之後又反覆的經過說書人之口,也將其傳揚天下,就有了這樣的情況。

南北宋後來也就滅亡了,山東人也就瘦了,驚人統治發展停歇,動亂也導致山東人快沒了,那麼這樣沒落下去,後來,元朝也重修大運河,在周府線之上設立行省制,明朝正式設山東布政使,將與大體沿襲至今,那麼接下來就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以何地爲山東的首府呢?

現在有兩個地方可以選擇,一是離中原比較近的曲阜,也就是兗州第二個,也就是離中原比較遠的臨淄,也就是青州,那麼,哪個更合理呢?其實現在並沒有必要說離中原越近也就越好,因爲在上一篇文章,我們也就提到了,到了唐朝之後,中國的整個格局都向北移了,而離中原越近,也就沒有任何用了,所以也就是青州更好一點,那麼現在雖然青州比較好,那麼有沒有更好的地方呢?青州遇到的問題,也就是他們離運河遠了一點,而屈服也同樣是這樣,因爲萬一運河被終結了,那麼也就作廢了,運河,它能夠使南北的來往坑家的方便,所以就選擇了濟南,他更靠北邊,又可以同時的控制住兩地,也離運河更近一點。

那麼,到了近代,山東又遭遇了怎樣的命運?他們也該如何應對呢?其實也就是我們最近比較熟知的山東問題,因爲到了大航海時代,德國人就會來,他們當然是從海上來的,他們想在這裏殖民,所以那麼也就要選擇一個根據地,那選擇在哪裏呢?第一個地方也就是最東邊的,也就是山東東邊多出來的那一塊角的最東邊,那麼這裏你覺得德國人會選擇嗎?其實是不會的,因爲這裏離中心太遠了,而且這裏的地形也十分的不好,第二個地方也就是比較靠西,也就是萊州灣,這裏雖然離中心比較近,但是這裏受到地形的影響,也就是因爲這裏的水太淺了,容易被擱淺,所以只能被迫放棄了,於是他們也就選擇了第三個地方,也就是膠州灣,選擇的這個地方,也其實就是青島,而後,也就通過修築鐵路等深入山東,那麼山東該怎麼辦呢?是跑還是跟他們硬剛呢?我認爲跑肯定是不行的,這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於是有尚武精神的山東人進行一次扶清,滅洋的運動也就是義和拳運動,但是雙拳畢竟抵不過槍和炮義和團,損失慘重,那麼今後該怎麼辦呢?跑嗎?我們也都知道沒有用,難道何談嗎?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於是,這也使無數的中國人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隻能靠實業救國,發展民族工業,山東自古其實都有着紡織的傳統,就有人要改變紡織技術了,改進了傳統織布機,也改善了火柴的技術,對於山東的經濟有了大的發展,也正是因爲近代以來的這一番變化,原本片據中國東部最邊緣的小島,現在也發展的很好,成爲了中國的東方大國了。

但是現在山東靠海東邊的人均GDP遠高於西邊的人,因爲他們可以靠海上貿易有更多的先進的技術,發展比較落後的也就是偏內陸的平原地區,那麼,在未來,青島是否能夠取代濟南呢?在地理上,其實還是青島好,因爲它更靠海嘛,剛纔我們也分析過了,並且以青島這樣發展的一個勢頭,未來肯定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濟南離那些落後的地方,其實是十分的近,包括濟南,他其實也是在西邊的,那麼,如果要發展的話,我覺得還是投資濟南比較好,因爲我們要海陸並用,不失爲恰,我們完全可以採用雙核驅動發展的模式,沒有必要只選擇發展青島,要積極地開拓國內市場,所以,對於山東來說,青島是世界的,而濟南就是山東的。

那麼,我們如何看待山東數千年的興衰呢?其實在最開始也就是人之初的互動,東夷與大汶口文化,而是電線繼續拉近,也就是中原的互動擼的傳承,其的開發創造,共同造就了文化中心,第三點,也就是他們與遊牧民族的互動,這可以算是一個破壞,也可以算是一個融合,第四點就是南方政治中心,北方經濟中心溝通南北的發展,一個恢復,山東也成爲了重要樞紐,這也就是發生在元明清大統一的互動,而最後一點,也就是與世界的互動,抵抗與學習,以及海陸並用,所以山東就是一個很好的事例,我們可以很好的看出外部世界的擴大其實也就是威脅與機會的交織,而山東這數千年的落後,有發展,再落後,再發展,你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