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简书的故事|千人一面,不是文学

一个人,一颗心,能被一处神奇的所在,强烈地牵引着,且在两年半的宝贵时光里。出人意料地居然写下了78万字,杂文诗歌共计1157篇。这是我的喜欢,我的坚持,也是它的魔力。这更是我与它此生的缘分。

这处能随时供我身心栖居的所在,就是简书。

总在想,人活着必定需要两处居所的。一处容身。另一处,便是一个人的精神所在。一个让我可以幽居其中,不被尘世的喧嚣打扰的清净所在。

如果说,每天的日出,是我的起程。那么每一天的月色柔光之下,就是我内心最理想的停泊之所,泊船的彼岸。

快节奏的生活容易让人荒芜了内心,为了抵御它的侵入,写作在很早以前就融入了我的生活。

曾有人说,一个人,一旦爱上了写作,他的内心也会随着被美浸泡染,满室书香。每天与书友作伴,随时与内心交流。即便成不了一位作家,坏也坏不到哪儿去。这就是写作带给我的益处。

随着写作日久,我的文章也从开始的随性,走入了平静反思的内省。其中,几经尝试,让我最为困惑的,便是在写作之中该不该大胆引用语句和成词了。

有人说,文章,还是要以我为主,素面白描为好,能由心尽意表达,最好不用引用成词。

但经过尝试,和不断的经典阅读,给我的体会却是,这个问题,既不能恣意,也不能极端。把引用和词语都悉数一杆子打死。如果非此即彼,只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文学界又的表达又回归了复古。另一种就是,书店的辞海词典也就没得卖了。无利可图,只有下架才行。

为此,这个问题在我内心思考日久,下面我就谈下对此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文学与我而言,没有比它带给人们的选择更自由民主的了。你的笔触,带着你的境界。你的文字带着你的风骨,你的作品带着你的标签。

文学,是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世界。多岐为贵在这里表现的最为突出,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你的文章,犹如一个作者思想而生的孩子。在大自然和世间,从蹒跚学步,到迎着风奔跑。在它的形象中、眼神里,到处都有你隐藏不住的心神灵动的影子。

文学是一面明镜,它可以让你认知自我、感受自然、认识社会、体验人性和洁淬心灵。

文学不是千人一面的词句化妆和任性涂抹。如果是那样,同样的语句,同样的衣着,同样的眸子,文学也就失去了它本该具有的多岐为贵的审美意义。

如果那样,紫禁城太子,和储秀宫里的佳丽也就失去了选美的比较,和独特的性趣。

如果纵有佳丽三千,却用着相同的口红,喷着同样的香水。也许曾经,美学上的“庸脂俗粉”一说,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都是这样,恐怕再有兴致的皇帝太子,也会乘兴而来,败兴而去,郁闷中悻悻然,不是回“养心殿”调养心情,就是太子爷恐怕也要去了江南织造府的大观园,去寻那“金陵十二钗”打情骂俏去了。

千篇一律,定是抵不过“风情万种”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