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修行】是集義所生者

聊到「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的生活與修行態度,忽然想起王陽明也曾談過。《傳習錄》裏有這麼一段:

九川問:“自省念慮,或涉邪妄,或預料理天下事。思到極處,井井有味,便繾綣難屏。覺得早則易,覺遲則難。用力克治,愈覺捍格。惟稍遷念他事,則隨兩忘。如此廓清,亦似無害。”

先生曰:“何須如此,只要在良知上著功夫。”

九川曰:“正謂那一時不知。”

先生曰:“我這裏自有功夫,何緣得他來。只爲爾功夫斷了,便蔽其知。既斷了,則繼續舊功便是,何必如此?”

九川曰:“真是難鏖,雖知,丟他不去。”

先生曰:“須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義所生者’,勝得容易,便是大賢。”

陳九川問:“我自省反思自己那些念頭、思慮啊,有時是一些壞心思、一些妄念,有時又會想象着要如何治理國家、應對世界格局之類的天下大事。想到極點,那真是津津有味,興致勃勃,根本捨不得停下來啊。”

這問題頗有代表性,我這種有「思維」特質的人,常常也會如此。尤其是晚上準備睡覺時,往牀上一躺,那腦子裏就開始跑馬了。可以從白天一個未決的小問題或一句小小的對話開始,能從自己身上一直想到家國天下,宇宙萬物。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一個想法接一個想法,越想越清醒、越想越興奮。常常一躺幾個小時也沒睡覺,光瞎琢磨了。

陳九川接着說:“自我覺察得早還好停下來,要是覺察得晚了則特別難辦。越使勁想要剋制住,越容易反彈。只好轉換注意力,稍微想一下別的事情,然後兩件事就都忘記了。像這樣清楚邪思妄念,好像也不錯哦。”

王陽明先生回答說:“幹嘛這樣呢?只需要在「良知」上下功夫就好了呀!”

陳九川的小技巧真的是無害嗎?王陽明沒直接回答。但以我的教訓,如果習慣於用一個新念頭代替腦海裏的老問題,會導致控制力越來越弱。最後就會出現,那種毫無意義地空想好幾個小時的情況。

陳九川並不滿意王陽明的回答,便說:

我問的就是那「良知」還不知的時候該怎麼辦呀。

王陽明先生髮現了陳九川在逃避問題,一針見血地指出:

我不是教過你怎麼下功夫嗎(指善便存、惡便去,依「良知」思考、說話、行事)?你怎麼問出這樣的問題來?只是因爲你功夫斷了,所以屏蔽了你「良知」的覺察。既然斷了功夫,撿起來繼續下功夫就好了,何必想什麼別的花招?

陳九川也不再逃避了,長嘆一聲:

真是一場鏖戰,難啊!明明知道不要想了,卻扔不掉、停不下來!

這纔是陳九川所面對的,真正的問題!就一個字——難!我不禁心有慼慼,是真難啊!可是若逃避這難題,不下功夫,如陳九川那樣想個捷徑,繞來繞去,終究還在河這邊,依然過不了河,只會退步更多。

王陽明先生說:

面對困難,需要勇氣。大困難,要大勇氣。

有點像廢話不是嗎?誰不知面對困難需要勇氣呢?可勇氣哪裏來呢?

王陽明先生似乎知道我們這樣的人會問什麼,立刻緊接給出瞭解決方案,他說:

用功久了,就會有勇氣!這就是孟子所說,「集義所生」的那個東西。等你能輕鬆取勝,那已經是修到大賢等級了。

像我這樣,雖然立志要把每一天的生活當作修行,卻整天會動搖,還屢屢被困難阻塞,嚇得瑟瑟發抖,乃至逃避問題的普通人。實在需要認清現實——我還只是這條路上的一個小卒子,面對艱難戰事恐懼、膽怯乃至轉身逃跑都是正常,然而解決之道,卻只能是一步一步穩穩向前,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中一點一滴地收集「勇氣」——那充斥天地的「浩然之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